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

ID:41223259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9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_第1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_第2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_第3页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1120128202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收稿日期:2006211224作者简介:张 浩(19722),男,工程师,徐州市路兴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116张 浩摘 要:阐述了钻孔桩具有施工方便、操作简便、设备投入小的特点,介绍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其注意要点,指出在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及其进度。关键词:钻孔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混凝土中图分类号:TU473.14文献标识码:A  钻孔桩基础施工简便、操作易掌握、设备投入一般不

2、是很大,因而,无论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大型建设,还是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钻孔桩是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利用机械钻进形成桩孔,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钻孔、灌注混凝土都是在水下进行,工程质量只能通过科学的过程控制和完工后的仪器检测来确认。因而,对作业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工艺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避免钻孔过程中出现钻头掉落和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断桩等现象,杜绝混凝土夹碴、不均匀的质量弊病,发生施工质量问题后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是工程界一直

3、在研究而又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正确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1.1 测量放样首先应用全站仪测定基桩轴线和桩位标志并填写记录。基桩轴线和桩位样桩的定位点宜设置在不受钻孔灌注桩施工影响的地点,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定位点需要移动时,应先检查正确性并做好测量记录,所有定位点必须加以妥善保护以便在施工全过程中能迅速准确地行测量与检查。利用原有的设计网点,加密布设控制点,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桥涵轴线、墩台控制桩,其桥墩中线在轴线方向上的误差不应大于15mm。1.2 施工平台施工中拟采用

4、草袋围堰,填土筑岛,整平夯实后作为施工平台,围堰的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0.5m~0.7m,尺寸满足自身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筑堰材料宜采用粘性土或砂类粘土,填出水位后应进行夯实,填土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拢。迎水流冲刷的一侧边坡为1∶1.2~1∶1.3、背水一侧坡度在1∶2之内。2 护筒制作与埋设护筒有固定桩位,保护孔口,隔离地面水和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以维护孔壁不致坍塌等作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不可少的设备。护筒的内径比钻孔桩设计直径较大。用回转钻机钻孔的宜加大10cm

5、~20cm,用冲击锥、冲抓钻钻孔的宜加大20cm~30cm。护筒顶端高程应满足孔内水位设置高度的要求:当护筒在陆地时,宜高出地面0.3m以上,当在水中时,如地质良好,不易坍孔,宜高出施工最高水位1.0m~1.5m;如地质不良,容易坍孔,宜高出施工最高水位1.5m~2.0m。对于用正循环钻机时,并应加出渣孔的高度。护筒的制作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接缝和接头紧密不漏水。一般可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成,选择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混凝土护筒通常与桩身混凝土灌注在一起,不再拔出,因此宜使用在不准备拔出护

6、筒的部位。2)钢护筒装拆方便,可重复使用。一般用5mm~6mm钢板卷制,每节长为1m~2m,可制成整圆形或两个半圆形拼接,采用何种形式可由使用要求决定。护筒的两端用法兰连接。护筒埋设时,其中心应对准测量标定的桩位中心,并应严格保持护筒垂直,注意护筒位移。护筒埋设可用压、锤击、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到必要的深度,外护筒必须高出水位1.5m,内外护筒之间用黄泥塞紧,护筒的强度与刚度已考虑到锤击和振动下沉的要求。3 泥浆的制备及泥浆池、沉淀池的设置泥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静水压,保护孔壁,通过泥浆循环把钻渣排

7、出孔外,减少沉渣等作用。制作泥浆用粘土,应选用塑性指数大的(大于18)、含砂率小的粘土,在拌制泥浆时根据需要,可适当加入纯碱、化学浆糊等以改善泥浆性能,其掺加量应通过试验决定。用泥浆拌合机(自制的)拌制泥浆,将浸泡12h以上符合要求的粘土投入拌合机中加水搅拌直至均匀为止,将搅拌均匀的泥浆放入事先挖好的泥浆池中,并将泥浆池与沉淀池之间用循环槽连[2]高大钊.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4]徐冯君,

8、王保田,陈敏志.膨胀土边坡稳定分析综述[J].山西建筑,2006,32(1):1092110.ThemethodofpredictingthestabilityoftheslopeLIYong2junAbstract:Thebackgroundandnecessityofthestabilityanalysisoftheslope,theclassificationofslope,thereasonandfeatureofslopeinstabili2ty,thestabilityanalys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