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的认识案例

千克的认识案例

ID:41243038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0

千克的认识案例_第1页
千克的认识案例_第2页
千克的认识案例_第3页
千克的认识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千克的认识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烹调生活味数学品尝数学生活味——《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案例:1.生活情境引入: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一包黑木耳、一包白木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哪包重?你怎么知道哪个重?哪个轻?生1:只要用手掂一掂就知道了。学生掂一掂后说:出轻重情况。生2:我的方法是看一看包装袋上的重量,上面标好的,用不着去称和掂的。师:哦,原来只要看一看包装袋就知道了啊!可是上面标的字你认识吗?你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吗?生:不是很清楚!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师:不要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重量单位。2.实际操作中体验:师:掂一掂是一种估计物体重量的办法。但是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同学比另一

2、个同学重多少吗?生:用称称一称。师:你见过称吗?在哪里见过的?生:小菜场、超市里都有的。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体重称,我们马上来称一下好吗?活动1:师出示一个健康称,让两名学生分别称出体重,报出千克数。师:我们学过哪些单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重量单位之一“千克”,板书“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活动2: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台称上称出一千克大米,然后让小组里的同学依次拎拎、托托,说说对一千克的感受。活动3:师:(出示一千克铁钉,一千克棉花)谁轻?谁重?学生猜测后问:你想用什么方法知道到底是谁重些呢?学生用掂一掂的办法后再发表意见,仍有分歧,再用称一称的办法验证。师:这

3、个实验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小结。(引导说出看事物不能光凭表面。)活动4:师:在没有称的情况下,你怎么估计苹果是不是一千克?(可以和一千克的物体比较),小组里讨论完了集体交流。估计完了用称验证。再数一数有几个。说明一般6、7个苹果是一千克。活动5:再估计一千克有几个鸡蛋?先说说怎么想的,同桌说。验证,数几个鸡蛋是一千克。说明15-18个鸡蛋大约是一千克。活动6:找生活中的一千克。学生回答。(大包洗衣粉、一包糯米粉、两小包牛奶、一大包牛奶。)活动7:分别出示生活中的蔬菜、水果图片:冬瓜、芹菜、黄芽菜、西瓜、菠萝,让学生估计他们的重量,再告诉他们确切的重量。活动8:比谁拿的准。每个小组拿出一

4、千克的蔬菜(扁豆、青菜、辣椒、茄子等。)再去验证,评出拿的最准的小组。3、回顾总结,感悟提升。师:现在你知道黑木耳和白木耳哪个比较重了吗?生:黑木耳重,黑木耳一袋是2千克,白木耳一袋只有1千克。反思: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教师可以从数学现实出发,将课本上“已完成的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知识”。呈现知识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出数学问题,把从

5、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在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发展情感。2、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来源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重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要对物体重量的体验基础上理解,在本课中时时处处以生活为基础,从导入时的黑木

6、耳和白木耳,从让学生互背,从说生活中的称,从称大米、苹果、鸡蛋、蔬菜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真实具体原材料,学生感到很亲切,很高兴,也就达成了情感目标这一项,教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小的心灵增进了对数学的亲切感,也增强了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本课共开展了8个活动,说一说、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

7、表现出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投入程度极高、极广、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感受加深,逐步建立了一千克的表象,在活动中人人参与,兴致很高,且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热热闹闹,教师引导学生同时在思考,如“你怎么知道钉子和棉花谁轻、谁重?”先估计苹果有几个再验证,称了苹果后再估计鸡蛋有几个,“你怎么想,”带问题展开活动,使活动不留于形式,不追求表面的花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数学思考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也必须要回归于生活。能够用之于学生生活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