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_说课稿

我与地坛_说课稿

ID:41266734

大小:50.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我与地坛_说课稿_第1页
我与地坛_说课稿_第2页
我与地坛_说课稿_第3页
我与地坛_说课稿_第4页
我与地坛_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与地坛_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我与地坛》。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本课主要讲述“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个问题。本文是一篇自读文章,这对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生命话题材的文章,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现实生活中也了解一些像

2、张海迪、海伦•凯特等勇敢挑战生命的人物,所以对于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叙述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结合高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开始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现实,及其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态度与表现,我想通过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苦难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赋予生命凝重悲壮的色彩,人,就应当在这冰冷而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中带有伤痛地生活。痛苦,有时是证明我们活着的惟一方式。痛,并快乐地活着……总之,给学生一点关于痛苦的哲学观点,给他们自以为痛苦的高中生活铺垫一点理论基础。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规定,语文学科的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

3、说,语文教学不仅要表现出其知识性、工具性的特点,还要表现出人文性、思想性。所以,我从这两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品位作者沉静、细密、抒情的语言。2、理解本文独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对生与死的感悟和对母爱的感悟。教学难点、重点:《我与地坛》是新教材的新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脉络非常清晰。它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全文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情,我的思绪,注重的是“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写对母亲的理解,注重的则是“情感”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部分中对“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第一部分的对“生命”的疑惑

4、,而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课文理解上的难点。因此,本篇课文的难点在于: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生与死”的思考及对母爱的感悟。而教学重点则应该放在让学生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从而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和分析探究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讨论是必须问题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师生和生生的对话,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通过提问—启发—讨论—总结的步骤学习课文。课文篇幅较长,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

5、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鉴于本篇课文所涉及的特殊的“情感”意义,如果能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到,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四、学习方法:(一)预习思考法;课文篇幅较长(二)分析探究法;本课主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对于高中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五、教学过程的设计自读课文二课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5分钟)、整体感知(15分钟)、具体探讨(20分钟),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继续“复习(5分钟),具体探讨(20分钟)、巩固与拓展(15分钟)”四个教学环节。5分钟灵活时间(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5分钟)以历史上勇于面对人生苦难的名人为例,导入课

6、文。例如司马迁、贝多芬。(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几乎是必将经历的。有些人面对命运中的挫折望而却步,使成功从手中流逝;有些人却能够勇敢面对,昂首前行。这些人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为人们所尊敬,例如:司马迁、张海迪、贝多芬等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在其“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失去了双腿。他历经磨难,经过一番苦苦的挣扎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作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介于已经预习,已经要求对全文进行圈点批注,分段。此时让学生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唤起对于课文的记忆。思考文章结构,并概括要点,找出贯穿全文的思路。批注要点:(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红线,认为用得好用框

7、。(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3)有疑问的地方,加问号(4)用双竖线和单坚线划分层次(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各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2、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即字词。3、点学生起来讲述课文分段及理由,明确课文结构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情,我的思绪,注重的是“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写对母亲的理解,注重的则是“情感”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部分中对“情感”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