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传播的功能 媒介与过程概述

组织传播的功能 媒介与过程概述

ID:41275153

大小:3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1

组织传播的功能 媒介与过程概述_第1页
组织传播的功能 媒介与过程概述_第2页
组织传播的功能 媒介与过程概述_第3页
组织传播的功能 媒介与过程概述_第4页
组织传播的功能 媒介与过程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传播的功能 媒介与过程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组织传播的功能、媒介与过程研究概述毕研韬摘 要: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组织传播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组织传播借助于各种视觉、听觉和/或视听觉媒介,以各种正式和/或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组织传播有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前者又有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和对角传播之分,后者则包括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层内容。组织内的非正式传播也会影响到组织传播的效果乃至组织的兴亡。在组织外传播中,“界限沟通者”发挥着关键作用。关键词:组织 组织传播 组织内传播 组织外传播 界限沟通者在我国,组织传播学尚处于萌芽状态,学术上还处于译介阶段,而且相关介绍大都散见于管理学、传播学、政治学、社会

2、学等学科文献中。本文作者在大量研读有关著述的基础上,试图梳理有关组织传播的功能、媒介和过程的研究成果。一、组织对于组织的界定,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人力资源学派、系统学派、文化学派和批判学派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究竟如何分辨群体和组织呢?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存在着一个“管理主体”(governing body);凡是存在“管理主体”的,即为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多数组织具有等级性:海南大学是一个组织,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是一个组织,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广告系也是一个组织。组织的结构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从1924年到1933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西方电子公司的

3、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后来被称为霍桑实验(Hawthorne studies)。管理学者皮尤和希克森总结说,“霍桑实验的意义在于‘发现’了所有组织中都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揭示了工作环境中稳固的社会关系对个人的重要性”。之后,更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了研究组织——群体——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上,从而催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美国学者理查德·L·达夫特和雷蒙德·A·诺伊指出:“个体-组织交换影响组织行为。不仅个体之间发生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个体与其所归属的组织之间也发生作用与反作用。理解个体-组织交换的一种方式是把它看作一种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4、contract)。心理契约描述了员工期望对组织的贡献和组织将会给予员工的报酬。”二、组织传播功能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毫无疑问,组织传播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需要有效的管理和领导。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个体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者具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职能。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的角色可组合为三大类: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但“管理只能发挥职工能力的60%左右”。可见,仅仅依靠管理,组织的能量无法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组织还需要领导。管理和领导的本质区别在于:“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

5、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而“领导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领导是一个领导者影响追随者的过程。领导者在组织中处于指挥和信息中心的位置,发挥着指挥、协调、激励和控制作用。领导者的特质、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决定着领导者的权威、权力和领导的效率。领导者的权力由职位权力(合法权、奖赏权和惩罚权)与非职位权力(专长权、个人魅力、背景权和感情权)组成。管理和领导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以信息为媒介;没有信息的有效传递,组织将陷入混乱之中,直致变革或解体。换言之,组织的管理和领导都需要高效率的组织传播。

6、而这恰恰体现出了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体说来,组织传播的这一功能可分解为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达成共识四项。霍桑实验的启示是,“人的积极性是制约组织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人的积极性不仅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和心理条件、感情、情绪和士气的影响”。也就是说,不仅传统意义上的目标管理、激励与惩罚会影响组织行为的效率,组织文化——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导向、约束、整合、激励和凝聚功能也应该受到进一步的重视。组织文化显然是组织传播的主要结果之一。三、组织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可以借助

7、语言符号或/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一般认为,不伴随非语言传播的语言传播活动是不存在的。通常,传递非语言信息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传播行为。换言之,非语言传播大多是传播者的本能反应,所以非语言传播的可信度高于语言传播。当二者传递的信息相互矛盾时,人们宁愿相信非语言信息。非语言符号能够补充、替代、强调、否定、重复和调节语言符号传递的意义。另外,人们接收非语言符号时的思维机制,也有别于语言传播,即讯息往往在无形、无意中被感知。“人们从综合讯息中得到比较全面的‘感觉’,因而形成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