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

ID:41276927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1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_第1页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_第2页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_第3页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_第4页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及练习(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

2、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3、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4、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形旁为石,意思为

3、石阶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6、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7、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8、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9、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10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二)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

4、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倾斜)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粮)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

5、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2005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 “辩”用于动词谓语“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之后,作宾语,应该是名词。由此可推断,选项释为动词“辩驳”有误。(“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 4、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6在古汉语中,“多”有五个义项:①数量多;②重要,重视;③赞

6、美;④多数,大都;⑤实足,只。我们根据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来推断,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5.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三)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

7、、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1.资生之业,靡不毕书。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2.庭除甚芜。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

8、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之意4.自放驴,取樵饮爨。把“樵”解为“打柴”,看上下文“樵”字之前有动词“取”,其后又有动词“饮爨”,整体意思为取柴做饭,因此“樵”字应是名词,当解为“木柴”而非“打柴”。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6.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