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

ID:41281506

大小:1.98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8-21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1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2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3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4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5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6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7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8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9页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_第10页
资源描述:

《《纲要》前言和上篇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教师:朴晋康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前言和上编综述部分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前言部分,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通过学习上篇综述,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以及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一、前言——开篇的话二、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三、中西近代史开端的不同契机四、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五、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教学重点1.简要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半殖民地

2、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前言部分1.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毛泽东指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看问题,一定不能割断历史。“我们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邓小平指出: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前言部分1.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胡锦涛指出:“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前言

3、部分1.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能够出色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正因为如此,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纲要”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前言部分2.《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追求社会进步的艰辛历程,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史和国情;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

4、社会主义道路。前言部分3.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国史国情2.有助于自觉接受和拥护党的领导3.有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4.有助于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前言部分4.学习方法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掌握两条主线和提纲即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面临的两个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世界历史观的方法:认清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近代中国两大基本任务的辨证关系。3.联系现实:只有联系现实,把昨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联系起来,才能认识“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4.联系个人的思想实

5、际:只有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前言部分5.学习中必须注意把握的两个原则1.全面、准确地领会开设“纲要”课程的基本要求2.从实际出发,适应“纲要”课程的要求前言部分6.“纲要”课程的基本框架第一,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至今)前言部分6.“纲要”课程的基本框架第二,每编下设综述。上编综述主要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两大历史

6、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等。中编综述进一步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明确中国面临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明确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中国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下编综述主要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前言部分6.“纲要”课程的基本框架第三,编下除综述外,设若干专题。专题的设置,主要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即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懂得“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三编共设十个专题,一个专题为一章,共

7、十章。我们重点学习和掌握前八章。前言部分6.“纲要”课程的基本框架本课程从时段、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来分:中国近代史时段(1840-1949年)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1840-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史时段(1949-至今)社会性质:社会会主义社会(其中1949-1956年为过渡时期,仍属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前言部分7.学习“纲要”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学好“纲要”课,必须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2.要学好“纲要”课,必须善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要学好“纲要”课,必须开阔历史视野,

8、注意点、线、面结合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