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帮助行为探微

中立帮助行为探微

ID:4130388

大小:631.4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29

中立帮助行为探微_第1页
中立帮助行为探微_第2页
中立帮助行为探微_第3页
中立帮助行为探微_第4页
中立帮助行为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立帮助行为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中立帮助行为探微张伟摘要中立的帮助行为虽为日常生活或者业务行为中的惯常现象,但也可能对正犯的实行行为起到促进效果。绝大多数的中立帮助行为因不能使法益的侵害实质地危险化,且均符合社会共同体生活的目的,不构成犯罪。部分中立帮助行为因其客观上助益于正犯行为的实施甚或使法益侵害加剧,而帮助行为的实施者主观上也明确认识到正犯的存在,并对其帮助行为促进正犯实施持积极的追求或容忍态度,符合帮助犯的构成要件。关键词中立帮助替代性片面帮助犯一、问题的缘起日常生活中一种外表无害的“中立”行为,在客观上却可能对他人犯罪的实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例如,五金店的老板将螺丝刀或者三棱刮刀卖

2、给打算实施盗窃或者杀人行为者,后者利用该工具顺利实施了盗窃或者杀害行为,五金店的老板可否构成盗窃罪或者杀人罪的帮助犯?又如,出租车司机在获知他人将出发前往某一地点实施抢劫犯罪后仍然将其运往犯罪地,出租车司机是否成立抢劫罪的帮助犯?网络接入服务商明知他人申请开通网络的目的是建立黄色网站仍为其办理网络接人服务,或者提供P2P技术服务的网络平台服务商预料到会员会利用此服务侵犯他人著作权仍然提供此服务,网络服务商能否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侵犯著作权罪的帮助犯?这种表面无害但实质上助益正犯者实行犯罪的行为,在德日刑法理论上被称为“外部的中立的行为”、“日常的行为”、“职业上的相当的行

3、为”或者“中立的行为”。①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将其称为“中性帮助行为”。o不论是将上述行为称为日常生活的行为,抑或是冠以中立的行为之名,这都只是一个定义的角度问题,即从一般的普通人的角度对上述现象的观察或判断;从法规范的角度,如何区别中立的帮助行为与帮助犯,或者说哪些表面无害的中立行为可以“入罪”,其具体成罪的条件如何?相反,大量的日常行为不能作为帮助犯认定,其理论根据何在?这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该问题现在是德、日刑法学中争论激烈却尚无定论的热点之一。二、理论及其检讨关于中立帮助行为是否成立帮助犯的问题,德、日的刑法理论大体而言可分为全面肯定说与试图对可罚性作一定限制的限制说。o

4、但从学者们论证的内容及其目的来看,重点在于寻求通过某种方法限制帮助犯的处罚范围,换句话说,即在于为大量的日常行为“非罪化”寻求合乎理性的、逻辑上顺畅的理论根据。当①参见陈洪兵:“中立的帮助行为论”,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o林钰雄著:《新刑法总则》,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457页。o陈家林著:《外国刑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10页.·23·万方数据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5期然,德日刑法中也有学者认为,中立行为的实施者主观上对正犯者的犯罪意图有认识的情况下,仍然为其提供帮助,而该日常生活行为客观上促进了犯罪的实行的,可成立帮助犯。

5、如德国刑法学者耶赛克(Jes-check)、魏根特(Weigend)就认为,一个中立的行为,如五金店出售一个螺丝刀,如果售货员清楚地知道该螺丝刀不久将会被用作人室盗窃的工具的话,同样可能成为帮助行为。如果药剂师清楚买药人会将该药用于谋杀,出售安定药片,同样可能成为帮助犯。如果购买行为对于购买人而言——如售货员所知道的那样——意味着不久将实施犯罪行为,且使用所购买之物品,在此等情况下可认定为帮助犯。①这种全面肯定中立行为成立帮助犯的见解在德日都是少数说,现今德日的判例和通说都立足于限制说,力图通过某种方法限制帮助犯的成立范围。⑦应当说,这种全面肯定日常行为或中立行为成为帮助犯的

6、见解是不妥当也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如果全面肯定上述行为的犯罪性,将会导致社会生活的停滞,人们将陷入永无宁日的焦虑与担心,因为每一个人在作出每一项行动或决策时都必须慎重地考虑其行为可能的后果,只有当其行为完全排除了一切可能的危害性后才是可行的;这也要求,行为人在日常的交易过程中必须对于其交易的对象进行事无巨细的盘问,尤其是交易的目的是否可能是非法的。这也无疑会增加交易的成本与交易的风险,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是格格不入的。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充当了警察的角色,每个人都负有预防犯罪发生的法律责任。限制说是目前德日刑法理论的通说立场,但是具体如何“限制”,方法各异,也造就了盛大的

7、学术争鸣的场面。从整体来看,可以将限制说划分为主观说、客观说以及折衷说三大阵营。主观说者注重从中立行为的实施者的主观要素角度,诸如故意、动机等寻求限定帮助犯成立的根据;客观说者则侧重从行为的客观方面解释中立行为与帮助犯中的帮助行为之间的差异。而持折衷说者目前多以客观归属理论为立论根基,依此论证中立帮助行为具体构成片面帮助犯的条件。(一)主观说主观说认为,应当立足于行为者的主观方面划定何种中立行为可成为帮助犯。根据不同论者的采取的限定方法、主观方面侧重的要素的不同,主观说内部复分为促进意思有无说与直接故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