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

ID:41327283

大小:359.81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8-22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_第1页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_第2页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_第3页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_第4页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化生]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化学家蔡馏生蔡馏生教授生于1902年福建省泉州市人。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蔡馏生教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不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9年4月,看到祖国即将解放,立即中断在美国的学术工作,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人民大学筹建化学系,蔡镏生教授长期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在工

2、作中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化学系的创办、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蔡镏生教授专长化学动力学。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将近代物理新技术应用于物理化学,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我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发展。他还长期致力于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催化动力学、光化学的研究,直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中青年教师、科技人员开展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研究工作。蔡镏生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化学通报》等学术刊物编委。他学风严谨,为人正直,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蔡伦(约公元63一121)蔡伦,字敬仲,湖南来阳县人。东汉

3、明帝刘庄年(公元58一75)未,开始在宫掖做事。到汉和帝刘肇即位时,他做了皇帝的侍从宫官,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参与军政机密大事。蔡伦很有才学,敦厚慎重,曾多次"直谏皇帝,指出其过失。后加位尚方令,在汉和帝年间即公元97年,掌管皇宫用的刀、剑等器械,这些器械无不精密、坚固,为后世所效仿。古时的书是相互间用绳子连接的可记载文字的竹片,纸则采用细薄的丝织品,纸贵书重,很不方便。蔡伦便动脑筋想办法,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和帝,皇帝很重视。从此,世人部使用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安帝年间(公元114年),和帝

4、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封他为龙亭侯。以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管皇帝的车马事。公元118年,皇帝见经传文章多不正规,就命刘珍和良史校订经文经书中的谬误,指定蔡伦监管他们的工作。蔡伦受窦后(汉章帝刘旭后)的微辞授意,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太后死后,安帝亲自处理政务,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处接受处罚。蔡伦蒙受耻辱,遂洗净身体整戴衣冠,自杀而死。蔡伦的这段生平摘自被后人视为正史的《后汉书》,《后汉书》上的记载成了后人了解研究蔡伦的主要依据,然而《后汉书》是在蔡伦死后由南朝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相距300多年了,记载是否准确,后人有些怀疑,通过进一步研究,了解到范哗

5、等编写的《后汉书》其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刘珍主编的《东观汉记》其中蔡伦传是蔡伦死后30年,东汉桓帝命史官曹寿、延笃为蔡伦立传,收于《东汉观记》。看来这段记载还是可信的。问题是《东仅观记》历经许多朝代,部分内容散失或有残缺,各种辑本内容不完全一样。有的辑本中的《蔡伦传》,对蔡伦造纸一说没有象范哗那么肯定。这就引起后人的种种猜疑。最早在唐朝,张怀难在《书断》中说:"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北宋的《负宣野录》中也说"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北宋的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成帝时有书诏,至后汉元兴,中常侍蔡伦

6、以敝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如蒙括以前已有笔之谓也。"南宋的史绳祖在《学斋拈笔》中也说:"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括,......但蔡、蒙所造,精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于此二人,则不可也。"由此可见唐宋以来,确有一些人认为:纸并非始于蔡伦。这一观点到了当代,争论更为激烈。原因是一些出土的新发现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新的论证。本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十多次古纸出上。其中有1933年在新疆发现的"罗布淖尔纸"1957年在西安灞桥古墓中出土的"灞桥纸",1973年在甘肃发现的"居延金关纸",1978年在陕西发现的"扶凤纸",1979年敦煌出土的"马圈湾纸"。

7、这些出上的纸被一些人认为是西汉麻纸,即在蔡伦以前就有的纸。主要是根据这些材料,一些人认为蔡伦是造纸术的改造者,而不是发明者。另外一些人不同意这一观点,坚持认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其理由如下:上述古籍中有关"纸非始于蔡沦"的叙说是因为对纸的定义认识模糊,不加辨别地把前汉与后汉两个不同朝代、把丝织"纸"与植物纤维纸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纸"混为一谈所造成的.上述出土的所谓"西汉昧纸",因为断代不明确,证据不足,迄今仍无"片纸只字"证明它们是西汉麻纸。其次历史文献上也没有任何有关西汉麻纸的记载。双方争论最集中的是围绕着"灞桥纸"展开的,双方都运用了现代的科

8、技手段对漏桥纸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前者认为灞桥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后者认为灞桥纸不是纸,而是一些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