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三)

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三)

ID:42143804

大小:321.8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9-09

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三)_第1页
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三)_第2页
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三)_第3页
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三)_第4页
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著名化学家简介(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化学家王序王序教授1912年生于江苏无锡,193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36年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39年获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后担任浙江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1950年到北京医学院任有机化学教授,并先后担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药学系主任,药物研究所所长等职。他还历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化学学报,药学学报的编委和化学通报主编等。王序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中草药成分化学研

2、究的科学家之一,在有机合成方面也造诣很深。早在国外期间,他就曾在植物成分的有机结构分析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回国后,在抗战期间和国民党统治下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进行中药天然成分的分析和合成研究。解放后,继续进行中药成分,核酸化学及药物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研究中药的作用和药物合成,探索新路。他一贯主张科研要勇于创新,要为国民经济服务。他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委,卫生部和北京市的奖励。在药学教育方面,他学风严谨,忘我工作,道德高尚,身教言教,为我国培养我国药学专门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王葆仁王葆仁教授是江苏省扬州市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1935年获

3、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博士,1936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理学院院长,1941年至1951年任教于浙江大学,1951年以来,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副所长,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王葆仁教授学识渊博,专长高分子化学和有机化学,1952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并参与负责制定有关高分子科学发展规划,参与组织全国性和国际高分子学术交流活动。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曾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和石油化工学会副理事。1957年负责创办高分子通讯学术刊物,并一直担任该刊中英文主编,是该刊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1958年在中国科

4、技大学负责筹办高分子化学系。王葆仁教授晚年,虽体弱多病,仍奋力著作,完成了逾二百万字的有机合成一书,被认为是有机化学方面的重要参考著作,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王葆仁教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政治运动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尤其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的摧残,但丝毫没能动摇他对事业的信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更焕发了他为四化多作贡献的热情,以七十多岁高龄带领研究生,积极探索有机化学的新领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为鼓励中青年化学工作者从事高分子科学基础研究,他将稿费和平时节约的一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中国化学会,设立了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金。吴承洛吴承洛字涧东,1892年出生在福建浦城县。1915

5、年于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在理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深造,以化学工程为主,理论化学为辅,兼学机械工程和工业管理。1920年回国后,曾在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兼化工系主任。以后又担任过全国度量衡局局长、中央工业实验所所长、经济部工业司司长等职。他多年从事度量衡及其历史的研究,1929年,他主持制定的“一二三”市用制在全国度量衡统一工作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解放后吴承洛历任国家财经委员会技术管理局度量衡处处长、全国科普工业建设宣传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秘书长和北京市科联常委等职。1951年,吴承洛组织筹备了中国化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

6、会和第十六解3年会。吴承洛是中国化学会的一位创建人和组织者,曾多次被推选为中国化学会的书记、总干事、会长、理事长。他按照理事会决议,在发展学会、组织年会、创办刊物、化学普及等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1955年3月21日,吴承洛因患癌症不幸逝世,享年63隋岁。吴学周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学周教授,因患多种疾病,长期医治无效,于1983年10月31日在长春逝世,终年81岁。吴学周教授是江西省萍乡县人,生于1902年。1924今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及东南大学,1931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32年赴德国从事光谱研究。1933年回国,任中央研究

7、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医学院教授。解放后,吴学周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尔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五、六届全国入大代表等。吴学周教授学识渊博;致力于分子光谱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特别是分子光谱的研究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