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包容的力量

宋志平:包容的力量

ID:41330452

大小:227.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2

宋志平:包容的力量_第1页
宋志平:包容的力量_第2页
宋志平:包容的力量_第3页
宋志平:包容的力量_第4页
宋志平:包容的力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志平:包容的力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志平:包容的力量更新日期:2011-10-27  作者:潘虹秀  来源:中国企业家宋志平一人执掌两家央企,扩张迅猛,攻势凌厉。但他是个性格温和、不喜对抗的人,一直在摸索超越所有制的发展模式。2007年4月,杭州西湖畔汪庄饭店,几位茶客从早晨喝到晚上。  喝茶者分别是浙江水泥、三狮水泥、虎山水泥、尖峰水泥负责人,这四家企业占了南方水泥市场半壁江山,请客者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  茶喝得并不轻松,宋志平要“虎口拔牙”。“我们在南方没有一家水泥企业,当时打算在浙江抄底。

2、”宋志平回忆。浙江有多条新型干法水泥线,技术与装备都很先进,恶性竞争也异常惨烈,他希望这四家企业能够接受重组。 这并非常见谈判方式,然而宋志平没时间一家家攻克。四家公司都有外资或其他竞购对手盯着,尖峰水泥第二天要去马来西亚签协议,浙江水泥已经收了一家意大利水泥公司的预付金,虎山水泥即将与一家化工集团合作,而三狮水泥正筹划自己改制民营化。 喝完茶后,尖峰水泥取消了去马来西亚的行程,浙江水泥退掉了意大利公司的订金,虎山水泥辞掉了化工集团,三狮水泥果断中止了改制计划,四家水泥公司最终都加入了中国建材。以它们为

3、基础,中国建材组建南方水泥公司,在浙江、江苏、湖南、江西、广西、福建、上海六省一市跑马圈地,到2010年底,重组了近150家企业,截至2010年底,南方水泥产能从零快速扩张到1.2亿吨,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奇迹。 北京紫竹院附近,一座低矮的五层楼,难以贴上“央企”这个霸气的标签。宋志平的办公室在楼的一角,虽做建材生意,但狭小的办公室看起来至少十年没装修过。他身材敦实,说话声音柔和,像怕吓到对方。他也颇细心,领带整齐叠好装在盒子里,需要时能瞬间一丝不苟系好。很难看出这个人身兼两家央企董事长,麾下公司资

4、产超过2000多亿。其中中国建材2010年营业收入达1354亿元,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2009年,他受命同时任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外部董事、董事长。只用2年多时间国药销售额就从400来亿,今年将冲到1200亿。央企“双料董事长”,目前还只有他一位。  中国建材5年中吸纳330多家企业,半数以上都是民企。不过,宋志平并未遭遇过多“国进民退”的指责,他以能高效整合所收购企业而自豪,认为自己是一位彻底的“企业家”,而非“企业干部”。 他的职业生涯中写满反败为胜的戏剧性逆转,但“央企”身份

5、从来都不是他的底牌,即使“汪庄会谈”,火烧眉毛时,他也没有“仗势欺人”,而是摆明利害:目前几家交手,水泥价格已从400元/吨打到了200元/吨,如果卖给四个不同公司,还是要恶斗下去,人人亏损,如果卖给中国建材就能发挥协同效应,另外还能留给他们一些股份。据说当日宋带了一些小礼品作为见面礼送给四位水泥大佬,“没想到央企的头儿还给我们送礼。”一位参加谈判者回忆。  “央企打败一个民企意味着什么?是英雄吗?你个子比人家大,能打败人家是不言而喻的,但并不光荣。企业家应不分所有制,央企和民企都有企业家,都有创业者,

6、不少媒体把央企常说成‘垄断者’,把民企说成‘个体户’,都带着不公正的色彩。国资委现在的122家央企中,绝大多数都称不上垄断,挣得都是辛苦钱。对待民企也要公正,他们更不容易。其实,我们常把跨国公司奉若上宾,可是如果一定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他们也不过是外国的‘个体户’而已,把和外资合作当作荣耀,而和本国民企合作却退避三舍,这有什么道理呢?”他在探索一个超越所有制的公式,即“央企的实力加上民企的活力等于企业的竞争力”。“民企进来,不能简单驯服成央企,要保留它们过去的野性,我一向主张联合,主张包容性成长,这与我的

7、性格有关。” 宋志平生于河北深泽县,他的父亲曾在县工业局任局长,母亲是县服装厂厂长。他记得母亲很要强,每年都是模范,发奖时,父亲在主席台,母亲上去领奖,全场往往大笑。宋志平性情平和,少年往往不乏改变世界的梦想,而他给姐姐写信,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做不了惊天动地的事,就做些一般人能做的事好了。他唯一独特的嗜好是解数学难题,题越难越高兴,乐此不疲。“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爱这么做。是想显示自己吗?好像不是,我解好了别人也不知道,大概是为获得内心的某种成就感。” 高中毕业后他去插队,后来面对几所大学保送的机会,父亲

8、让文学青年宋志平选择了河北大学化学系。他觉得耍笔杆子在那个年代很危险,不如学技术,做工程师,“学生时代,我对未来有很多想法,想做老师,想当作家,也想过当工程师,但从来没想过做企业家,因为那时看妈妈做个小工厂的厂长,早出晚归,忙忙碌碌,着实没有太大的快乐。但今天我却说,我一生只做企业家,一生能把这件事做好就相当不容易了。”宋志平回忆。 1979年秋天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国家建材局,报到第一天拿了封介绍信,来到位于北京西三旗的一片玉米地,那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