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

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

ID:41337725

大小:36.8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2

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人大专 生理 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2.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3.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4.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5.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6. 阈强度:阈刺激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具有足够的、恒定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比率)称为阈强度 7. 阈值:又称阈强度,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

2、的最小刺激强度。 8. 兴奋-收缩耦联:是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过程。 9. 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10.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是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1. 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 12.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 13. 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14. 射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15.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 16. 肺牵张反射:

3、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17.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8.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由于食团对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地引起胃贲门舒张,使食团进入胃中,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胃体部肌肉发生一定程度的舒张 19. 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0.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可见这种额外的能量消耗是由进食所引起的。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

4、用 21.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1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 22. 肾糖阈:是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 23.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我们称为静视野眼睛转动所看到的我们称为动视野,常用角度来表示。 24.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25. 牵张反射: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26.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

5、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 27. 激素:就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28. 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 简答题 1. 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答: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包括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压(后负荷)和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

6、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加,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均减少,心率过快(180次/分钟),心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不足而使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相应减少。心率太慢(低于40次/分钟),心舒张期过长,心室充盈早已接近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能相应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 2.叙述减压反射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答:减压反射的具体过程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人冲动频率增加→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抑制→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舒张→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减压反射

7、作用减弱,即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少→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的传人冲动减少→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及缩血管中枢兴奋→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一血压回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以保持头部血压和血流的恒定 3. 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时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室收缩射血和血液流向外周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心脏收缩所做的功一部分用于流速,一部分产生侧压,但如果没有外周阻力,血液即迅速向外周流失,不能保持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此外,大动脉的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