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13456

大小:262.63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7-07-30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6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7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8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9页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0页
资源描述:

《用顺应论分析访谈节目中的模糊限制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从顺应论的角度看模糊限制语在访谈节目中构成及语用功能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写作目的:本论文研究的方向是从顺应论的角度看模糊限制语在访谈节目中构成及语用功能。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往往需要根据各种语境的变化去改变自己说话的发式和会话原则来契合观众和嘉宾的心理。这时候他们就需要通过使用各种模糊语去达到这种效果用于缓和场上的气氛,增强观众互动同时提高主持话语的可接受度。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访谈语料的分析,定量的得出各种数据来分析模糊限制语在访谈节目中构成及语用功能。教会读者如何将顺应论应用的到实际生活。有关概念:

2、1.顺应论的定义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他以此概念系统、全面地解释语言和语言使用,他于1999年出版的专著《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Pragmatics)标志着该理论走向成熟。Verschuren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如交际策略、语言形式的选择。语言选择过程是灵活的、充满不确定性和灵活性。言选择有很多特点:它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结构、文体等);不但包括语言形式,而且涉及语言使用策略;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行为;贯穿于语言产出和语言理解之中,等等。选择的灵活性基

3、于语言的三大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顺应性(adaptability)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选择的不同的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2.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何自然等认为可以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对数量及频率的模糊,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程度变动语(adaptors)及范围变动语(rounders)。程度变动语是指那些能揭示话语真实程度差别的词语。常见的有:sortof,alittlebit,almost,entirely,kindof,moreorless,

4、quite,really,some,somewhat,tosomeextent等。范围变动语是指限制变动范围的词和短语。常见的有:about,around,approximately,essentially,inmostrespects,loosely/strictlyspeaking,roughly,over等。这类词往往和具体数字一起使用,听话人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去理解话语,不必讲究实际情况与话语的接近程度。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可以再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直接缓和语指说话人本身的态度或评价的词和短语,表达说话

5、人对话题的猜测或怀疑态度。常见的有:Ithink,asfarasIknow,asfarasIcan,seem,probably,wonder,hardtosay,Ibelieve,Iassume,Isuppose,Iamafraid,Iguess,Isuspect等。间接缓和语表示说话人为了表达对话语的不肯定而引用他人的说法或观点,不过实际上是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巧妙地避免因说话不准确而应承担的责任。常见的有:accordingtoonepsestimates,asiswellknown,presumably,someonesaysthat,iti

6、ssaidthat,thepossibilityis,wouldbe,theprobabilityis,itisassumedthat等。(王昌米,2010)争论焦点:我国的模糊语言学研究在形式化程度上,在研究的系统性深度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模糊性的研究上也有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整个模糊语言学的学科构建仍欠完善。模糊语言争论较大的焦点主要是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合研究。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模糊语言应与其他理论结合起来研究,所以模糊语和顺应论的联合研究已经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焦点。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

7、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历史背景:国外:1965年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Zadeh)教授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并提出了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紧接着国外语言学者分别从语言、逻辑、认知、语用等不同方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Lakoff)受其影响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主要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到80年代转向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与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等研究。近年来,模糊限制语研究的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