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大揭密》PPT课件

《高考命题大揭密》PPT课件

ID:41361540

大小:430.06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8-22

《高考命题大揭密》PPT课件_第1页
《高考命题大揭密》PPT课件_第2页
《高考命题大揭密》PPT课件_第3页
《高考命题大揭密》PPT课件_第4页
《高考命题大揭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命题大揭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命题大揭密合肥六中徐汪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谁尊重规律,谁就可以利用规律,谁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谁就可以独占螯头!揭示出题规律 把握高考命脉用事实说话!一.惊人相似的一幕亲爱的同学: 您知道吗?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安徽卷)化学学科只有8个选择题(每题6分)、4个大题(每题15分)共12个题目,其中大多数试题与往年的高考真题雷同。例1:考题(05年皖理综6)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 构的是()。A.BF3B.H2OC.SiCl4D.PCl5原题(03年苏新课程9)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

2、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的是()。A.H2OB.BF3C.CCl4D.PCl5相关链接①(99年全国7)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的是()。A.BeCl2B.PCl3C.PCl5D.N2②(93年全国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 稳定结构的是()。A.CO2B.PCl3C.CCl4D.NO2③(98年全国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光气(COCl2)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④(04年全国卷三理综1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 的是()。A.BeCl

3、2B.H2SC.NCl3D.SF4例2:考题(05年皖理综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 知VB=2VC,且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 化合价为()。A.+1B.+2C.+3D.+4原题(95年试测19)在等物质的量的短周期金属元素单质A和B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酸,在A中加入盐酸,B中加入稀硫酸。 反应完全后,生成氢气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而且V(A)≠V(B)。若要确定反应生成物中A和B的化合价,至少还 需知道的数据是()。A.V(A):V(B)的值B.V(A

4、)(或V(B))的值C.A(或B)的物质的量D.盐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例3:考题(05年皖理综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 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 后,生成4.4g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 比为()。A.46:9B.32:9C.23:9D.16:9原题(95年全国24)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 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克X与Y完全反应后,生 成4.4克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16:9B.23:9C.32:9D.46:9例4:考题(05年皖理综10)在pH=1的溶

5、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的离子组是()。A.K+、Na+、SO42-、S2O32-B.NH4+、Mg2+、SO42-、Cl-C.Na+、K+、HCO3-、Cl-D.K+、Na+、AlO2-、NO3-原题(95年全国11)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是()。A.Na+、K+、S2-、Cl-B.Al3+、Mg2+、SO42-、Cl-C.K+、Na+、AlO2-、NO3-D.K+、Na+、SO42-、S2O32-例5:考题(05年皖理综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

6、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原题(04年上海13)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例6:考题(05年皖理综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X、Y、Z均为气态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原题(82年全国一20)有一化学平衡:mA(气)+nB(气)pC(气)+q

7、D(气)下图是表示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

8、(g)+5O2(g)=4CO2(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