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ID:41362297

大小:1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2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4.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2、三、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以“媒”设境  在导入环节,通过放映美好生活片断,指名学生交流感受(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使学生感受和平的愉悦)  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但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痛楚。学生自主点击,网上浏览有关战争图片或视频,然后说感受。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使人们流离失所,饱受煎熬,战争使人们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网站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

3、深刻化。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惨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整体感知,质疑解难  在本环节中,①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查询学习网站,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质疑:例如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  【设计意图】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公民应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  3.精品细读,以“媒”动情  师:雷

4、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出示课件):  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父亲的句子勾画出来,选择一处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在组内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写批注。  学生批注1: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  学生批注2: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  学生批注3: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看出父亲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2

5、)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朗读感悟1: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读出父亲的万般柔情亦或志在必得的士气,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感悟2:通过临上飞机前的美好回忆和迎接父亲遗体归来的悲痛场景,体会“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浸”、“巨大”的意思。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把所思所感写在留言板上,再与全班交流。)  留言板留言:  生1: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2:我不仅

6、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一家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将从“找、读、说”三个层次着手,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倾诉怀念之情,达到同悲、同痛的目的。  4.搜索资料,以“媒”化难  师:爸爸壮志未酬,为和平

7、而倒下了。那么世界太平了吗?  教师请学生默读第6至8自然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  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或上网查询资料,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汇报观后感受,交流对“世界并不太平”和“弥漫”的理解。  生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之间倒塌,死亡3000多人。  生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师:同学们,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我们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