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技巧初探【文献综述】

同声传译技巧初探【文献综述】

ID:41382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7-30

同声传译技巧初探【文献综述】_第1页
同声传译技巧初探【文献综述】_第2页
同声传译技巧初探【文献综述】_第3页
同声传译技巧初探【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声传译技巧初探【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同声传译技巧初探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随着中国加入WTO,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日趋加快,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将会更频繁,这意味着市场对作为驾权两种语言起桥梁作用的口译员数量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同声传译员,因为在当今许多场合同声传译被普遍采用。所以探究同声传译的翻译翻译有着现实的意义。同声传译是口译的一种重要形式,也称同步传译或同步口译(SimultaneousInterpreting)。同声传译的含义是指用一种语言(目标语)把另外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

2、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式。二战以来,同声传译广泛被联合国、欧盟以及众多国际性会议采用,所以人们也称这种翻译为“会议传译”(ConferenceInterpreting)。国外对于同声传译的定义也多样化,如“SimultaneousInterpreting”“SI”conveysamessageintoanotherlanguageatvirtuallythesamemomentintimesitisexpressedinthefirstlanguage.”(Seleskovitch,1978,p.3

3、);“SI”maybedefinedastheactofconcurrentlyPerceiving,understanding,Analyzing,translatingandspeakingwiththegoalofcommunicatingamessageFromonelanguagetoanother.”(Nieholson,1992,P.56)。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

4、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

5、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同声传译的翻译技巧有许多种方法,由于国家之间风俗、习惯、审美等的不同,本文提出在中国学生进行同声传译的过程中应根据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和审美角度提出一些实际应用技巧。同时,还提出这些技巧在翻译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文中还举出一些语句及段落的翻译样本,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同声传译研究经过了8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研究者纷纷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如理论、教学、行业等对同声传译

6、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在同声传译翻译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东方哲学专家、爱丁堡大学法文教授JeanHerbert对同声传译理论作了开创性的探讨,写过《口译须知》和《会议传译手册》等著作。对于同声传译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介绍西方的相关研究,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苗菊(2006)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西方翻译的实证研究,指出实证研究的方法是对翻译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描写、分析的方法,是建立在观察翻译活动的现象、获取有用可靠的数据的基础之上的.(2)回顾中国同声传译研究,例如胡庚申和盛茜(2000)从理论性研究、技巧性研究、教学训

7、练研究概括的介绍了90年代国内的同传研究.(3)专门研究某一要素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如张威(2006)认为完善研究设计,加强跨学科研究意识,可以进一步廓清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对于技巧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是针对翻译内容的处理方式探讨,众学者根据同声传译的特征总结了在具体内容翻译过程中所要把握的技巧.例如,周青(2005)根据释意学派的基本原理,指出同传过程中不必逐字逐句翻译,而是要追求正确的传达讲话者的意思的个别(2)是针对同传中时间及译员自身的限制,提出解决方法.例如杜争鸣和孟祥春(2006)在讨论听译时差与同声传译过程中各种因素

8、及传译质量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应该综合利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技巧,避免消极等待,主动争取时间从而提高翻译的总体质量和听众满意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