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探析【文献综述】

中文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探析【文献综述】

ID:413866

大小:25.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7-30

中文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探析【文献综述】_第1页
中文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探析【文献综述】_第2页
中文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探析【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文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探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英语中文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随着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对外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不断增强、学习英语的热潮在中国的高涨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歌词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已经成为时代语言的风向标。中文流行歌曲当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国流行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日益增多,但相关研究很少(何木英1998,张丽2006)。研究者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阐述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特征和功能。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从milory

2、和黄国文对语码转换的分类及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旨在探讨中文流行歌词中出现的语码转换形式以及歌词中出现语码转换现象的动机。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码转换成了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早期的社会语言学家们往往把语码转换看成是一种语言缺陷(如Labov1972)。但与此同时,Blom&Gumperz(1972)区分了“情景型语码转换”和“隐喻型语码转换”,并正确指出句内语码转换存在某种结构上的限制。从这以后,语言学家们开始从社

3、会语言学、语用学、句法学、心理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多种视角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研究。在我国,对语码转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张正举和李淑芳(1990)、王德杏(1992)、祝畹瑾(1992,1994)等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当时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介绍。进入21世纪,何自然和于国栋(2001)、王瑾和黄国文(2004)、李经伟和陈立平(2004)等对之后国外从语用学、句法学及跨学科等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更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其中代表性的有Blom&Gumperz(1972)、Myers-Scotton、Pfaff、Poplack、

4、阳志清(1992)等。最早的研究者Gumperz把语码转换分为两类:一种是情景型转换(SituationalCS),指由于参与者、环境或话题的改变而引起的语码转换。另一类是会话型转换(ConversationalCS),即语码转换是由会话本身的因素引起的。对语码转换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各有侧重。Fraomkin(1998)的定义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Scotton和Chloros(1983,1997)都认为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McKay&Hornberger

5、(1996)认为当言语社团中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时,讲话人经常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是语码转换。Poplack(1993)描述的语码转换是在连续的话语中出现不同语言的句子或句子片段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流行歌曲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虽然其内容以书面形式的歌词出现,但却是通过歌唱传递给观众的,具有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因此,尽管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相关研究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学者们尝试从社会和文化角度研究各国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Verschueren认为语

6、用学方向在语码转换的研究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国内比较著名的学者有于国栋,黄国文等等。于国栋(2001)在Verschueren顺应论(AdaptationTheory)的基础上提出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来分析流行歌词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本研究以语用学方向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旨在比较全面地分析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动机;以及运用Milory和黄国文对语码转换的分类,分析歌词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的形式。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通过对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语码转换应该被作为一种正常的

7、语言和社会现象来看待,而不应该受到任何偏见的影响。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不是随意的言语行为,而是词作者采用的一种语言策略,目的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参与者的心理动机,从而吸引听众,便于歌曲流行。语码转换的研究应该引起语言学家、歌词创作者、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等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关注。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都是精品。滥用语码转换或者违反语言内部规律任意进行语码转换非但不能实现语用功能,反而会对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化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只有那些实现了顺应的语码转换才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总之,我们应该以审慎的态度对

8、待语码转换现象,认真研究,正确引导,使之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四、参考文献(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