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踏莎行》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

103《踏莎行》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

ID:41393609

大小:57.4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4

103《踏莎行》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_第1页
103《踏莎行》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_第2页
103《踏莎行》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103《踏莎行》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0.3《踏莎行・秦观》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1)积累字词;(2)理解作品内容;(3)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4)背诵全词。2.过程和方法:学案导学,诵读理解,问题探究,鉴赏分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重点】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学习过程】(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莎()堪()砌()寄()郴()潇()2.说说下列诟]语的含义(1)津渡:(2)桃源:(3)尺素:(二)整体感知1.本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把这首词译成现代汉语。(三)分析综合1.本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7.本篇开始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

2、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所写的景物是眼前实景吗?为什么?1.开头三句,分别用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这对词人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四)品味鉴赏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壬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那你更认同谁的评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五)达标训练(小练习)读下面秦观的词,回答问题。【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词屮“自在E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比喻新奇精巧,试简要分析。(六)背诵全词附答案:(一)积

3、累整合1.莎()堪(kan)砌(qi)寄(ji)郴(chen)潇(xiao)1.(1)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码头。(2)桃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所追求的理想。(3)尺素:借代投寄的书信(二)整体感知1.上片写孤独的处境,下片写被贬谪的不满心情。2.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月亮迷失方向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还有:杜鹃的哀啼,斜阳无声地落去……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來的是亲人的信息一一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郴江呵,你生來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一一竟向潇湘水流去?(三)分析综合1.开头三

4、句因情写景,楼台迷失,渡口难寻,桃源不见,再加上孤馆春寒,杜鹃声声,自然滋生思乡之情,倍感孤独寂寞。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意味深长。2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下二句言词人闭居孤馆,那么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从时间上来看,这三句写的是雾濛濛的月夜,下二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三句则是虚构Z景了7.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过或人们的想象中存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绝望悲苦之情毕现。(四)品味鉴赏苏东坡和王国维二

5、人看问题角度不同。各有所爱,但都不失为各有一得。答案并不绝对化,示例如下:第一种:更认同苏轼的看法。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其实是借此问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感情:①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词人还得羁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零丁。②意即词人自叹身I比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争旋涡中去呢?”③意即词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绕着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地方!

6、这两句既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景物注入词人被贬谪异乡的孤苦凄情、深长怨恨,显得意味深远。第二种:更认同王国维的看法。这(“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是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而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①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斜阳”都能引起游子归思、乡愁。营造了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之感。本词句以用典手法,显得含蓄委婉,内涵丰富,引人联想。②春寒,即心境寒。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杜鹃声勾起乡愁。斜阳渐沉,表现出词人担心夜晚來临更寂寞难耐的心情。

7、所有最物触动诗人一腔身世凄凉之感。本词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色调灰暗,令人生悲伤心的景物,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凉气氛,显得委婉含蓄。(五)达标训练(小练习)一是”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但作者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轻细的共同点;二是一般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形容抽象的事物,这儿反其道而行之,比喻新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