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古诗两首

五上 古诗两首

ID:41409452

大小:678.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24

五上 古诗两首_第1页
五上 古诗两首_第2页
五上 古诗两首_第3页
五上 古诗两首_第4页
五上 古诗两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上 古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古诗两首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展示学习步骤:(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2、。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不遇:没有见到。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碰到了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哪里去了。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也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感情朗读:松下/问/童子,(满怀

3、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一天,去。他来到,碰到了。于是,他便问:?小孩子说:。贾岛又问:。?小孩子说:。贾岛很想知道在这座山的哪个地方,孩子说:。描绘情景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2、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了解诗人: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其《所见》向我们描述了一

4、个悠然自得的牧童形象,诗句连贯,简单易懂,这正是作者的创新之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震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问题:牧童在黄牛背上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可能看到了什么?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欲:想要。捕:捉。鸣:叫。忽然:突然。闭口:闭住嘴不说话。从哪里看出牧童想抓住蝉的决心?想象牧童当时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了解: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5、。《所见》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画面(),()。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中,抒发了自己对()的喜爱之情。我了解: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

6、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作业:1、背诵《所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