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

中考现代文阅读

ID:41422821

大小:64.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4

中考现代文阅读_第1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_第2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_第3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_第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现代文阅读释义类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提问方式:某段中的加点词“XXX”在文中的意思是?答题技巧:①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②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③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2014中考14.第③段加点词“低调”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答案示例:不张扬2013中考17.第⑦段中的“左右”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答案示例:支配、操纵2016中考14.第②段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o(2分)答案示例:舒展2017中考14.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

2、思是。(2分)答案示例: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键: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提问方式:画线句的具体含义是?答题技巧:①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②注意句子在文屮的地位③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014中考15.第④段画线旬的具体含义是。(3分)答案示例:说明在音乐厅设计中,其声学考量和声学效果比音乐厅外观和格局更重要2015中考14.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指答案示例:面条这种食物丰富了饮食文化,并在不同地域之间传递文化,连接世界2016中考23.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5分)答案示例: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

3、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表现手法类2.修辞手法作用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是什么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性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增强气势和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对比:强调了,”,.突出了设问:引起了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与思考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2015中考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一和一心理。(3分)答案示例:排比急切,疑惑2015中考20.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提示】可

4、将本题转化为“画线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3.标题理解提问方式:赏析文章的标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要以“”,,.”为标题/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2015中考22.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答案示例:夙症赴?二£来言,“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从内容的角度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

5、者获得了进步和鼓励,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刈•老师的感激之情。1.人称类提问方式:文章用了第几人称,使用这种人称的好处是什么答题模式:使用人称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答题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2.原文替换/补充类提问方式:某句话/标题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能否删去?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

6、、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名词:不行,从内容(词义辨析)和结构(线索)分析2015中考22.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提示】本体可以转化为“标题的好处/作用”2017中考16.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16.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如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定的数值,与事实不符;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016中考1&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4分)答案示例1: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事列举来

7、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答案示例2: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所以不能删去。3.提问方式: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4.提问方式: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原文哪里?请具体阐述理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