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

ID:4143703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4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_第1页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_第2页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_第3页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_第4页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 想课文类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2.把握诗歌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二)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三)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②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学法指导: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教具准备:录音机、课文朗读带、多媒体投影。○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

2、,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②把握诗歌的结构。③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

3、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2.正音、正字、释词。3.默读。三、感知课文内容: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5.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四、研讨与赏析(上)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

4、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5、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

6、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布置作业:①抄写并识记字词。②背诵这首诗歌。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板书设计: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第二课时○教学要点:①检查作业。②继续研讨与赏析。③语言运用。○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二、研讨与赏析(二) 1、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

7、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