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婴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ID:41485237

大小:56.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5

婴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_第1页
婴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_第2页
婴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婴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婴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张志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I•垠442000)【关键词】婴儿铁粒幼细胞贫血【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281-01[Keywords]Infantsideroblastisanemia1病例摘要婴儿卷4个月。于2011年7月31014时因“气促伴哭闹不安2天”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3°C,心率190次/分,呼吸60次/分,血压91/45mmHg,急危重面容,唇周苍白,呼吸急促,

2、吸气性三凹征明显,神清伴呻吟,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前卤2.0cm×2.0cm,平坦,张力较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脐部膨出,可回纳。肝右锁骨中线上肋缘下4.0cm,质中边钝,脾左肋缘下1.0cm,质中,肠鸣音4次/分。四肢肌张力可。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阴性。辅检:颅脑CT及胸片未发现异常。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速。2.T波改变。腹部彩

3、超示:肝大并实质回声增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腹腔肠管胀气明显。血常规示:白细胞(WBC)4.93×109/L,红细胞(RBC)2.12×1012/L(↓),血红蛋白(Hb)65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00.5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30.7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5g/L(↓)0红细胞压积(HCT)21.32%(↓),网织红细胞(Ret)15.16%(↑),血小板(PLT)340&time

4、s;109/L(↑),外周血片见幼红细胞(占有核细胞的7%)。8月1日行胸骨穿刺细胞学检查: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占14.5%,红系58%,淋系20%,骨髓铁染色:细胞内铁、外铁均明显增高⑴,其中外铁+++(见图一),内铁0.83(30%>6粒为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见图二)。铁代谢:血清铁(SI)36.7umol/L(↑),血清铁蛋白(SF)295.3ug/L(↑)z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33.5umol/L(↓),铁饱和度(TSJ64.9%(&uarr

5、;)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正常,轻丁酸脱氢酶(a-HBDH)420IU/L(↑),乳酸脫氢酶(LDH)809IU/L(↑)o凝血功能:凝血酶吋间(PT)20.1s(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2.3s(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Fib)1.5g/L(↓),余无异常。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454.6IU/L(↑),谷丙转氨酶(ALT)96.9IU/L(↑),总胆红素(TB)25.5umol/L(↑),直接胆红素

6、(DB)12.7umol/L(↑),间接胆红素(IB)12.8umol/L,r■谷丙酰转肽酶(r・GT)782.4IU/L(↑)o尿隐血试验(阴性),红细胞寿命测定:用51Cr(銘标记)红细胞测定其半衰期(T1/2)为27天(正常)。血电解质、肾功能无异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甲肝、丙肝、丁肝、戊肝抗体均为阴性,HIV抗体阴性,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阴性,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临床综合诊断为:婴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在积极对症治疗吋,婴儿于20□年8月2日凌晨死亡。8月4日收集该病例及家

7、族史:患儿出生时面色黄,疑为“新生儿黃疸”,当地医院检查Hb84g/L,其父20□年8月在我院查血常规正常;其母:有吋心悸、胸闷,唇轻度发纟甘,RBC3.47×1012/L(↓),Hb99g/L(↓),HCT29.3%(↓),MCV84.4fl,MCH28.5pg,MCHC338g/L,PLT243×109/L,血清铁(SI)14.9umol/L,血清铁蛋白(SF)75.2ug/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43.5umol/L(略低),其舅父及

8、其子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未查病因。2讨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deroblasticanemia,SA)是由多原因引起的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而致的一组贫血综合症。其特征是骨髓中红系增生,细胞内外铁明显增加并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细胞,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呈双形性。引起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较复杂,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后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⑴。遗传性SA多为不完全X染色体性联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少数典型病例于出生后或婴儿出现贫血,大多数于1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