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作文5篇

华罗庚的作文5篇

ID:41488834

大小:57.0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5

华罗庚的作文5篇_第1页
华罗庚的作文5篇_第2页
华罗庚的作文5篇_第3页
华罗庚的作文5篇_第4页
华罗庚的作文5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罗庚的作文5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华罗庚的作文5篇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公园里我曾经指着华罗庚爷爷的塑像问妈妈:“这是谁啊?”。妈妈告诉我:"他是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而且他还是我们金坛人呢!”后来,我从电视、课外阅读书上渐渐了解到,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勤奋好学、意志坚强、爱祖国的人。华罗庚小时候学习很勤奋。在他上初一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只能退学。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从而被清华大学破格聘请为大学教师。华罗庚的意志很坚强。在失学回家不久,华罗庚身患重病,病好后腿留下了残疾,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说:“古人尚能身

2、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就这样,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顽强地自学到深夜。华罗庚很爱祖国。1936年夏天,已经成为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正在英国工作,那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优越。然而当国内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时,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一切,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回国后他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华罗庚爷爷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金坛人民的骄傲。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像华罗庚爷爷

3、那样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篇二:永远的金坛,永远的华罗庚说道金坛,人们总会提起华罗庚;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谈起华罗庚纪念馆。华罗庚纪念馆是我们金坛市的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物。当然,华罗庚纪念馆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教授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立刻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参观者5万多人。多年来,华罗庚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随着参观者的增加,馆内设施日显陈旧,展厅面积也难以容纳众多参观者。在这种情况下,金坛市委、市政府决定迁建华罗庚纪念馆。把

4、华罗庚纪念馆迁建到城南风景区,临近金坛博物馆、段玉裁纪念馆和市体育馆(也就是在我家的对面)现在的华罗庚纪念馆建筑面积达XX平方米,视线开阔,水陆交织,风景优美。新馆是一座纪念华老一生轨迹,反映华老一生事业与追求、体现华老精神,具有特定气质和魅力的建筑。华罗庚的“心”是永远在他的故乡金坛的。不但从华罗庚纪念馆可以看出,还从他死去的躯体也会到了金坛可看出!当XX年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去世后,华罗庚的子女们想到了为父亲了却归乡心愿。于是,华老的子女向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郑重提出骨灰迁移申请,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意批复。与此同时,华老的子女们还决定,将母亲吴筱元的骨灰也迁回故乡金坛。华罗庚

5、是我们金坛得骄傲,同时,金坛也是华罗庚的骄傲!篇三:少年华罗庚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来到工人影剧院看一部儿童剧,儿童剧的名字叫《少年华罗庚》。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华罗庚得到了一本杂志,杂志里有一篇论文,论文是苏教授写的,名字叫“代数的第五次方程解”。他废寝忘食的研究着那篇论文,并发现论文中有一个地方苏教授写错了。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华罗庚的妈妈去世了他因疾病而导致一条腿失去知觉,而最理解华罗庚的赵老师也不信任他了,一转眼华罗庚什么也没了。但皇天终究不负有心人,华罗庚挺过了难关,最终将论文发表还赴北京清华大学当教授,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敬佩,成为了数学界中的一颗璀璨的新星。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

6、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的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这些荣誉的背后,华罗庚付出了常人不曾有的艰辛。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学习了一年不到就辍学了。直到他18岁那年,才到学校里干杂物活,因勤奋好学而受到了校长的关爱。可就在那一年,华罗庚又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病愈后的他左腿残疾了。但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他没有气馁,终于华罗庚以自己的才华和惊人的成就,取得了清华园师生乃至世界人民的敬佩。他的名言是“用健全的大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华罗庚的这种不畏艰难,知难而上,勇敢求知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我要向他学习。平时也许是学习上常常依赖妈妈的帮助,

7、一碰到难题我就会打退堂鼓,什么事都指望妈妈帮忙解决。虽然妈妈再三劝告我不能这样,但我依然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我碰到难题就怕动脑了,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逃。就是这样懈怡的学习态度导致我在这学期的英语考试中名落孙山一一全班平均分还未达到。自我反省中,我看了华老的少年故事,真是受益非浅。想想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不是在困苦的包裹中破茧而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却写下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张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