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德育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等

教育学原理 德育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等

ID:41495025

大小:18.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6

教育学原理 德育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等_第1页
教育学原理 德育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等_第2页
教育学原理 德育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等_第3页
教育学原理 德育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等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 德育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模式: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二、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l1、理论假设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l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l (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l (4)教育即

2、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l2、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 (1)设身处地。其目的在于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动机。l (2)证明规则。其一般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机会,以设法解决当他们试图取得成年人的地位并在与其他成年人平等的基础上生活和工作时发生的各种常见的问题,具体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全的同一性意识,并把自己视为对自己的共同体做出贡献的人。l (3)付诸行动。其宗旨在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会怎样做?l3、体谅模式的优点 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对特定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

3、反应;l 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 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讨论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提供了一整套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开放性情境教材,并为教师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师指南。l4、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第一,麦克费尔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描述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可他关于道德感染、道德表率、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的观点又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怎能用如此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论作为同一德育模式的

4、理论基础,西方评论家对此表示非常疑惑。 第二,麦克费尔的研究对象主要是12-18岁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产阶级子弟,他关于社会反应的道德分类的普适性值得怀疑。 第三,麦克费尔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理论假设不完全可靠,也许人生的“社会试验期”早在少年期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三、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观澄清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拉斯思、哈明等人。l1、理论假设 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当代社会根本不存在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可传递给儿童,当代儿童生活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世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件事务时,都面临选择。选

5、择时人们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但人们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就已做出了选择。l 因此,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把其公诸于众,这对他们进行正确选择,并付诸行动是有意义的。l 2、价值澄清的完整过程 价值澄清的完整过程可划分为选择、赞赏和行动三个阶段,具体又分为七个步骤:l  (1)完全自由地选择;l (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l  (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l (4)做出喜欢的选择并对选择感到满意;l (5)乐于向别人公布自己的选择;

6、l (6)根据做出的选择行事;l (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l 3、采用价值澄清法的基本原则 (1)避免说教、批评、灌输,不要把焦点集中于对或错上面;l (2)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要让学生独立负责地作出决定;l (3)不要强求学生有问必答;l (4)澄清法主要在造成气氛,目标是有限的;l (5)主要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思想和生活;l (6)避免空泛的讨论,要及时结束讨论。l (7)不要针对个人;l (8)教师不必对学生的话和行为都作出反应;l (9)不要使学生迎合教师;l (10)避免千篇一律。l4、价值澄清法的优点 (1)

7、尊重儿童的地位,引发儿童的主动性;l (2)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观的选择能力;l (3)注重现实生活;l (4)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l 5、价值澄清法的不足 近年来,澄清是非的价值观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这种模式是反理性的,它对价值的个性特征的过分强调,极容易导向价值相对主义。l四、社会学习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l 1、理论假设 该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S—

8、R说”既不能说明新行为的产生,也无法解释人的完整行为和复杂行为系统的完整模式,更不能说明学习后要延续时间行为才会出现等问题。为此,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认为人类不必事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