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练习(带翻译)

高三文言文练习(带翻译)

ID:41525797

大小:27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26

高三文言文练习(带翻译)_第1页
高三文言文练习(带翻译)_第2页
高三文言文练习(带翻译)_第3页
高三文言文练习(带翻译)_第4页
高三文言文练习(带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文言文练习(带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员科目第次个性化教案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备课时间学员年级课题名称文言文翻译教学阶段第()周课时总数共()课时教育顾问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容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文言文翻译一、古文翻译八法文言文翻译是中考的常见考点。要翻译好文言句子,我们需牢记清末著名学者严复的“三字经”——信、达、雅。“信”,就是翻译时要忠于原文,准确、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意义;“达”,就是要求译句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所谓“雅”就是要求遣词造句要表现原文文笔优美的特点,富有表现力。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

2、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主要注意以下几种。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关注点一、词类活用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例1: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02年高考上海卷)分析:此句中的“奇”字

3、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12只要孩子愿意,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例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2004年高考广东卷)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例3: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2005年高考重庆卷)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例4:大用则王,小用则亡。(2005年高考福建卷)分

4、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例5: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2005年全国卷Ⅱ)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关注点二、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例6: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2003年高

5、考安徽春招)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例7: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2004年高考浙江卷)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例8: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

6、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12只要孩子愿意,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例10: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高考广东卷)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关注点三、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

7、项加以区分辨别。例11: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例12: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年高考全国卷)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