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ID:41559563

大小:58.6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7

《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逍遥游(庄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落实基本知识。教学步骤:一、情景设置:课前循环播放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牛关于《庄子•逍遥游》的漫画插图,背景音斥为道教音乐《梅花引》,用庄子的漫画形象缓解学生的疲劳、紧张学习情绪,营造一种闲逸的课堂氛围。二、导入1、李白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其高远的境界无可比拟,然而,以大鹏喻事明志并非李白独创,而是带上了庄子的鲜明卬记。下面我们就学习庄子的《逍遥游》。2、(提到庄子我想先请同学

2、们总结回顾一下先秦诸子)一一课件对于庄子我们并不陌生,高一时就拜读过庄老先生的《秋水》,我想请教一下出于《秋水》的成语及其意义是否还有同学记得?(望洋兴叹:看到别人的伟大方知自己的渺小;后多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被有很高的道徳修养的人笑话了;现表示被内行人笑话。)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讲一讲秋水的故事(大概内容)?秋水讲一位河伯在秋天涨水的时候,洋洋自得,后来看到了大海,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其实大海在天地之间,也是如此的浅薄。在《庄子》一书中最能表现他的精神境界的,就是庄子的《逍

3、遥游》。在这篇文章中,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哲学观与人生态度,有人说:不读逍遥游,就不能算读了庄子。3、既然对于庄子并不陌生,我们是否能够遥想一下庄子的形象呢?(答案具有开放性,大致要点:曾垂钓于濮水,曾向监河侯贷粟,曾以卖草鞋为生,著《庄子》“十余万言"[《史记》语],是一位被褐怀玉的隐士高人。)三、介绍作者(可以让学生多介绍庄子的相关资料。)明确知识: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

4、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中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屈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而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按弃一切文化知识。3、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菲生来就无用

5、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肪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Z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止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4、《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

6、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鲍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再一次接触庄子,就是要通过《逍遥游》了解庄子的哲学世界,走进庄子内心深处。四、初步感知课文,落实基础知识。1、早读时我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么这节课,我们接下来的学习重点就是通过读课文,来疏通文章的重点字词,落实基本知识,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好,我们先来听逍遥游的课文阴读,注意语音、语气、语调。2、学生听课文录咅,注意读咅和断句,并做笔记。北

7、冥(ming)&昆鹏(kun)技(tuan)迁徙(xi)坳堂(ao)草芥(jie)夭

8、W(e)蜩蝉(tiao)舂粮(chong)女惠姑(huigti)大椿(chiin)斥(chiyan)泠然(ling)万仞(Mn)蓬蒿(hao)3、刚才大家听了一遍课文朗读,文章不长,想像丰富。现在我读一遍,大家做一件事,第一,结合注释,找出通假字。第二,勾出课文中的其与之。(老师朗读)好,现在我们先把通假字放在一边,大家把其、之字勾出来。其:其名为鲍。a、代词,一般代第三人称(特殊: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

9、我的”“我”或者“你的”“你”。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b、指示代词(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c、语气词,表示一种语气(尔其无忘乃父Z志。)d、连词,当两个其连用的吋,表选择(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e、副词(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f、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a、代词;(下视其辙,登轼而望Z。)b、助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c、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