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及新闻复习

《短新闻两篇》及新闻复习

ID:41560324

大小:57.3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7

《短新闻两篇》及新闻复习_第1页
《短新闻两篇》及新闻复习_第2页
《短新闻两篇》及新闻复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短新闻两篇》及新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短新闻两篇》教案《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高一语文秦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新闻,了解新闻的构成部分,学会分析新闻组成;2、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各种构成特点,能写简单的新闻稿件;3、了解新闻文体在高考中的考察方式并学习解决方法;4、做合格的新闻受众,会阅读新闻,能快速概括新闻中的事件,发表阅读感受。教学重难点:1、了解新闻构成各部分的特点及写法;2、学习写简单的新闻稿件;会概括新闻的要素,能写出合适的新闻标题、导语、一句话新闻;3、针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阅读感受;教学设计:重点分析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结构、组成、语言;阅读传统形式的吋

2、事新闻,对比两篇新闻和传统形式新闻之间的异同,找到本文两篇的写作特色;学习写简单的新闻报道;介绍高考新闻考察题型和解决方法。课时安排:3节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前准备:阅读新闻,熟悉文章一、导入“题目”中“题”本意为“额头”,观人眉眼额头可知相貌大概;观文题目可知文意大概;题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有什么,作者在这篇新闻中写了什么?学生活动:看书,筛选教师明确: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灰砖建筑、长廊、绞刑地下室二、文章分析,品味语言1、关于色彩给人的观感,《辛德勒名单》中的色彩对比所展示的效果,为什么要用黑白的?文章当中用什么颜色来描述你看到的这些内

3、容?学生回答:黑色2、你认为奥斯维辛最黑的是哪个地方?理由是什么?学生活动:讨论,发言,分析文本重点语言品味分析:①毒气室:小的,更大的,“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婴儿的鞋子”阅读感受:②女牢房: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三英尺高,“塞”1英尺约等于0.3米,试着算算有多大,“塞”代表着什么?③灰砖建筑:没有打开,不育实验灭绝人性的想法,违背人伦的科学④绞刑地下室:“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问题:为什么没有可以作为祷告的地方?明确: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

4、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的,而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是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的。3、侧而描写及其作用:①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理由:“默默”表明参观者的沉重的心情,“很快的望上一眼”表明参观者很清楚每一个地方都很恐怖,但却不知道会碰上什么可怕的景彖。“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表明当景象与眼前的事物联系起来的时候,参观者的震惊。(细节描写)4、黑色给人压抑、沉闷的感觉,文中有亮色吗?①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问题:为什

5、么要把废墟和怒放的雏菊花组合在一起?理由:一边是残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对照式放在一起,这样的景彖让人震撼。它是对灭绝人性的罪行的控诉,也同时也告诉我们:多么残暴的力量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正义是邪恶镇压不了的,自由与光明之花,人性与生命之花必将灿烂的开放。当然它也是对灭绝人性的罪行的控诉引导: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雏菊花在怒放分别代表什么?明确:废墟是罪恶的见证,菊花是生命的彖征两者比照式的放在一起象征什么?明确:多么残暴的力量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正义是邪恶镇压不了的,自由与光明之花,人性与生命之花必将灿烂的开放②开头,结尾的描写:

6、阳光明媚,杨树婆娑起舞,儿童追逐嬉戏什么颜色:(荧光黄、黑紫)为什么是“居然”“应当永远没有阳光”?奥斯维辛曾经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惨剧,这里的黑暗历史应该永远被人们铭记。三、结语铭记历史,是为了让未来过的更美好;铭记历史中最黑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为了向生命致敬,为曾经失去人性的暴行默哀。新闻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担当;阅读新闻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担当!第二课时短新闻两篇的写作特色教学准备:教师找当天或前一天的报纸,选取一则特征明显、中规中矩的新闻打印或制作在幻灯片上,准备让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一、导入今天读报纸了吗?打开耳朵,能让声音进来;打开心灵,能

7、让温暖进来;打开报纸,能让世界进来。二、对比阅读,分析特色1、阅读报纸上教师提供的新闻;2、学生小组合作,对比讨论三篇新闻的写作异同;发言并明确:相同:①有新闻的文体特征:真实、及吋;②有新闻的结构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不同:①写作方法:老师提供的新闻是单纯的新闻事件叙述,重在记叙事件;《别了,不列颠尼亚》把现实事件和历史事件融合在了一起,或者比较准确的说是,在记叙现实事件是插入了历史事件的记叙,用了很多象征和双关的语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在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直接加入了自己的感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