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

ID:41562665

大小:72.2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8-27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内容古诗两首课吋2-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狈叽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了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感受占诗语言的精练Z美。、m、”严课刖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简介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

2、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门读《池上》。耍求:读准字咅,读通诗句。2、检查。(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2)理解词语:浮萍。(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孩偷采口莲)3、再次门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教学过程二次修改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帖,理解诗剧含义。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2)小娃如

3、何偷采?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3)看图,指导学生读岀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F故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口由)配乐朗读这两行诗。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生默读,读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3)抓住“不解”休会孩子的质朴、纯真。<4)指导读出情趣。二、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同学们,用口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4、读、唱、演都可)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板书设计21古诗两首偷釆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教学内容古诗两首课吋2-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狈叽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了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感受占诗语言的精练Z美。、m、”严课刖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理解课题。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二、初读。1、配乐范读。边听边想画面。2、口由读,

5、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三、读课文,悟道理。师:小孩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生甲:这么大声会把鱼儿吓跑的。生乙: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捉不到鱼了。生丙:我应该打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教学过程二次修改生丁:(做摆手动作)不耍惊了我的鱼。生戊:(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师:你认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生己:那个小孩做的是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了。生庚:我也这样认为,他这样做,既帮助了人,又没吓

6、跑鱼。师:是呀,大家说的对,这个小孩聪明又有礼貌。他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你们也原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四、指导背诵全诗。板书设计21占诗两首稚子垂纶小儿垂钓怕得鱼惊不应人路人借问教学内容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时2-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2、学习生字词语。3、能根据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初读课文,了解内容。、m、”严课刖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揭题导入新课(-)揭题:岀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理解“故屈”的意思。(-)出示樟树的图片,简

7、介樟树。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一)口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儿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教学过程二次修改处。(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六)师总结初步感知

8、的课文内容。三、写字指导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止确,写匀称。2“樟、稠、拒"左窄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