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学模型探求“线段最值”

利用数学模型探求“线段最值”

ID:41576017

大小:89.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8

利用数学模型探求“线段最值”_第1页
利用数学模型探求“线段最值”_第2页
利用数学模型探求“线段最值”_第3页
资源描述:

《利用数学模型探求“线段最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用数学模型探求“线段最值”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决“线段最值”问题时,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対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几种数学模型认识不充分,掌握不到位;二是这类问题一般是以动态形式呈现的,学生难以掌握运动屮的数量关系而导致无法入手•本文主要谈谈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求线段最值的问题.笔者归纳出最常用的三种数学模型:从“形”的角度构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这两种几何模型;从“数”的角度建立函数模型來进行分析•现举例加以分析.类型一、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模型【基本模型】如图1,两定点A、B在直线/的同侧,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AP+BP值最小.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

2、,易知AP=A,P,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原理可知当点P运动到点E(点A'、E、B共线)所在位置时,AP+BP=A'B,值最小.这是初中儿何教学屮一个及其重要的基本模型•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而且要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所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和模型思想,所用的数学方法是对称的方法,模型思想与其他数学思想的综合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载体】多为轴对称载体,儿乎涉及初屮数学屮全部的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正方形、圆、抛物线、双曲线、坐标轴等).【常用方法】利用翻折变换,构建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在不改变线段长度的前提下改变

3、其位置,化同侧为异侧,化折为直,找出相应位置,并求出最小值.例1(2014年资阳中考题)如图2,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八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ABEQ周长的最小值是多少?DC分析由题意可知BE=1为定值,要使BEQ周长的最小值,只要使QE+QB最小即可.作点B关于AC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即点D,连结DE,交AC于点Q.利用勾股定理求得DE=5,根据轴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这时QE+QB的值最小(即QE+QB=DE=5),所以,ABEQ周长的最小值为6.纵观近几年屮考试题的变化,为了命题的新颖性和难度的需要,有的问题需要通过平移变

4、换、旋转变换或两种变换相结合来转化处理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抓住“两点Z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模型,合理运用图形变换转化有关线段来解决问题.例2(2012年济南中考题)如图3,已知Z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0M、0N上,当点B在0N边上运动时,点A随之在边0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AD=1,求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0的最大距离.分析经分析发现点D的运动轨迹不是常见图形,而且很难用其他量来表示线段D0长,但任何运动问题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数”的关系或“形”的不变性,既然在“数”的关系上难以突破,不妨在“形”上深入观察.从运动的相对性

5、来看:在运动过程中AB边的中点E相对于点0和点D是不动点(即线段0E、0D长度保持不变),而这三点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0D经过点E时0D取最大值为OE+ED,易求OE=1,DE=,故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0的最大距离为+1.类型二、运用“垂线段最短”模型例3(2013年咸宁中考题)如图4,已知RtAABC中,ZACB=90°,AC=BC=3血,OC的半径为1,点P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过点P作OC的切线PQ,切点为Q,求切线PQ长的最小值.分析如图4,由PQ是OC的切线很自然想到连结CQ,则CQ1PQ,于是点P、Q、C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由于CQ=1为

6、定值,由勾股定理可知PQ=^PC~-CQ2=VPC2-1,从这一关系式中不难看出PQ随PC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当PC取最小值时PC最小.由“垂线段最短”原理易知当CP丄AB是CP长最小,此时PC=3,代入上述关系式中求得PQ的最小值为2^2・类型三、建立函数模型探究运动问题中的一些量是有关联的,运动中总隐有常量和变量,可以通过函数来捕捉运动中的各个量,建立函数模型来准确刻画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例4如图5,在梯形ABCD中,AD〃BC,ZABC=60°,AB=DC=2,AD=1,R、P分别是BC、CD上的动点(点R与B不重合,点P与C不重合),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求线段E

7、F的取值范围.图5分析如图5,由点E、F分别是线段AP、RP的中点,不难想到连结AR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发现线段EF的长为线段AR的一半,所以题屮两个动点P、R其实对EF长有影响的只是动点R,这样就把求线段EF长的取值问题转化成线段AR的长的取值问题来研究.再由条件ZABC=60°,AB=2想到作梯形的高线,构造RtAABG和RtZAGR,则线段AG、BG为定值.在RtAAGR中,通过勾股定理可以用线段GR来表示线段AR的长,从而可以建立线段AR长关于变量线段GR长的函数关系式.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