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老舍和赵树理》讲座报告范文43

《鲁迅、老舍和赵树理》讲座报告范文43

ID:41581080

大小:5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8

《鲁迅、老舍和赵树理》讲座报告范文43_第1页
《鲁迅、老舍和赵树理》讲座报告范文43_第2页
《鲁迅、老舍和赵树理》讲座报告范文43_第3页
资源描述:

《《鲁迅、老舍和赵树理》讲座报告范文4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讲座报告-20141002434潘孔辛老师在讲座上为我们讲解了三个重要人物,鲁迅,老舍和赵树理。初中高中时就看过鲁迅的文章,听老师讲解了鲁迅的一些事迹。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岀,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了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第三

2、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多人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关于老舍,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岀窝儿老”的畸形心态一一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

3、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利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

4、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耍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主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老师谈到,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

5、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