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学测复习整理

种群和群落学测复习整理

ID:41585199

大小:91.0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8

种群和群落学测复习整理_第1页
种群和群落学测复习整理_第2页
种群和群落学测复习整理_第3页
种群和群落学测复习整理_第4页
种群和群落学测复习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群和群落学测复习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I出生率和死亡率2、种群的数量特征I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意义:)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佔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N=11'巴f体数[XM(标记个休数)标志重捕法: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08]29.右而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保持稳定D.无法确定_°年龄[09]

2、25.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10]26.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表示衰追型种群的是ttH个体数龄【14】32.研究种群的特征有助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和濒危物种的保护,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物种丰富度D.!1!生率和死亡率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lNoX''种群数肚时间K/2时伯J(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最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3、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口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坏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耍意义。6、[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4、的动态变化]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一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屮酵母菌的数量一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1111线”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足,酵付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07]29.F图表示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昆虫种群数屋的变化只受湿度的影响B.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C.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D.昆虫种群数屋的变化与温度和湿度无关,只和种群大小有关[08]35.某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

5、态变化”的实验,在下列实验材料用貝•屮,属于本实验需耍的是A.琼脂块B.双缩试剂C.放大镜D.显微镜[08]30.“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下列属于“S”型曲线形成条件的是A.食物(养料)充足B.没有敌害C.没有竞争D.资源、空间有限【10】29.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定不断增加.【10】35.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匸确的是A.分离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

6、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前,将培养液震荡摇匀后再吸取样液C.检测蛋白质吋,将双缩腺试剂A液和B液充分混匀后加入组织样液D.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吋,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轻压盖玻片【11】3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A.将适量的培养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立即加入酵母菌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13】31.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

7、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和关叙述正确的是年份(年)193719381939194019411942种群数量25462084407701380(个)A.该种群的坏境容纳量(K值)为1380个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耍原因Z—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13]3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B.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C.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D.

8、将培养后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