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入股突破传统劳资关系的理论

劳动入股突破传统劳资关系的理论

ID:41586330

大小:54.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8

劳动入股突破传统劳资关系的理论_第1页
劳动入股突破传统劳资关系的理论_第2页
劳动入股突破传统劳资关系的理论_第3页
劳动入股突破传统劳资关系的理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劳动入股突破传统劳资关系的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劳动入股突破传统劳资关系的理论作者:葛孚学文章来源:乌有之乡更新时间:2008-2-27劳资矛盾一直是各个国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里面提出的主要解决手段就是阶级学说,他的剩余价值说,阶级斗争论将劳资矛盾关系推向了白热化。但实践证叨这一切无益于双方,只会加剧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这只能说传统的理论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那里呢?问题就出在劳资关系的研究上我们一直没有突破,导致劳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鸿沟。我们知道企业股份屮,资木(货币,设备,土地资源,原料等)可以入股,技术和知识产权也可以入股,管理也可以入股,在这些

2、生产资料要素中作为不可缺的劳动力却无入股的先列。这里本文的问题出来了,劳动力能不能入股?劳动者靠什么入股呢?笔者以为就是凭借他们自身的劳动力。劳动者(普通体力脑力劳动者)靠劳动力入股无疑是对传统认识劳资关系理论的颠覆。这里有人肯定会说劳动者不是有工资吗。工资就是给他们的劳动报酬,难道他们还要股份,没道理吧?干活发工资这只是传统的老理论,这个老理论对劳动以及劳资关系的认识是不深刻的,这直接导致了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劳资关系一直处丁难以解决的紧张状态。我们在分析劳资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把劳动力作为必要的生产要素看待,没冇劳动力企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劳动力和资

3、本,技术管理等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能入股劳动力当然也能入股。劳动者进入企业以后,自身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取得一定的股份,参与企业的年度利润分红,同时企业还要继续支付给劳动者工资。这里理论难点和重点就在于劳动者的股份和工资是否重复。如果把劳动者自身看作是一项固定资产投入自然可以理解股份的必要,同时当我们看到劳动者每天的劳动当然也要取得报酬,好比现在的企业里面的高层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在拥有股份分红的同时不也是照样领取工资吗?当然无论股份红利还是工资都是企业总利润的一种分割,假如企业没有赢利,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实践中我们即可以不支付工资而只发红利,也可以两者结合。

4、从马克思以来的研究劳资关系的理论中都忽略了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的股份属性。空洞的谈论剩余价值,谈剥削只会加剧劳资矛盾。又因为靠支付工资的方式很容易让劳方处于谈判的劣势,世界上所有打工靠工资吃饭的人,不论他是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白领还是普通的打工者,只要他们不是公司的股东就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当我们把职员纳入到股东的行列时,劳动者和企业主的利益目标是一致的,自然就不会出现如跳槽,工作拖拉,资方的苛刻监督,劳方没有安全感等问题了。只有劳方有了安全感企业才有活力才符合和谐之道。当谈到把劳方纳入到股东行列并分享企业红利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了国企。国企里从老

5、总到职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只是分工不同,都要领取工资和年终奖金,但这里的奖金还不是红利,因为大部分的红利都以税收的形式上缴给国家了。在私有制企业里,虽然老板艰苦的创业成立了公司,但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虑,老板出的是厂房,设备,土地和管理,而剩余的就全是职员的出资了,这里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职员和老板相对公司“出资',的形式和比例不一样,职员出的身体的木钱,我们一定要克服只有资木才算是投资的惯性思维。最后的利益分配要按照出资比例设定,至于劳动者相对与投资方的资本来说价值几何(即持股比例的多少)是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因为资本量化容易,劳动力量化困难。我们把劳动者看成是一

6、项固泄资产入股的话,可能会引起资本家的强烈反对,因为这样职工要分享他们的很人利润,但是我们要客观的研究问题,就不能回避这一点。只冇通过把劳动者以自身参股的方式才能牢牢的把劳资双方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牛命体,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冷漠的,分裂的,支配的,雇佣的关系。要给劳动者股东的名分,最好的起点是在企业创建之处,如果企业牛存几年后新招工怎么办?可以比照老员工的工龄股份给以适当的折扣。因此这要求我们的金业用工最好是终身制。最后的问题是让劳动者入股后是否一定意味着劳动者赚了便宜呢?仔细研究发现这是不确定的,在一个尊重并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的国家里,如果企

7、业经营不善,即使亏本也要支付劳动者工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工者反过来剥削老板的情形,但是如果劳动者和老板成了一条船上的人后,这个孑盾就应刃而解了,即使企业没有赢利其至倒闭,从老板到职工都要共同承担风险,老板损失的是投资,职工损失的是收入。而不是现在的企业亏本了不发工资,企业赢利了不涨工资的弊端。也只冇把劳动者当成股东才能做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效果,只有成了一家人才不说两家话,从而彻底缝合弥补劳资关系之间的裂痕。劳动入股是个新课题,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继续发展,限于笔者水平有限,在此抛砖引玉期待各位专家的建议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