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ID:41589065

大小:54.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8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_第1页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_第2页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_第3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石家庄十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者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提问方式,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下而就这一方法的运用谈谈个人的做法。一、悬念式提问,调动思维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通过问题设计,巧设悬念,提出学生已有知识和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

2、好奇欲望,为新知识学习创设思维活动的最佳氛围。如学习“地球自转速度”一课时,提问:生活当中有哪些事例能感觉出地球在不停自转?你知道适合毛泽东诗词中“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一名句的地理纬度在哪里?投右激浪,学生议论哗然,他们互相交流,但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这时教者点拨,这一问题与地球的自转速度有关,于是他们合作探究出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一般公式,这已涉及到问题本质,学生也进入“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教者再让学生用这一公式求出赤道处一日自转的路程,这时学生恍然大悟,谜底揭穿,“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学生思维的积极

3、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二、迁移式提问,激发思维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知识的运用能随机应变,不受思维定势限制,学生学习中知识的积累量越大,思维的灵活性越好。因此,课堂学习中教者要善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联想,促进已知知识向未知问题的探究中去迁移,以已知知识为生长点,自我构建,自我生成。使学生学会随问题的条件、角度变化灵活解决问题。如学习“大气的运动”一节,在学生已掌握了平行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于”的画法后,适吋设问:当等压线为闭合的同心圆曲线时,如何画出气压梯度力?学生积极思索,动手画图,多次尝试后,得出了问题的正确

4、结论。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灵活性,也为“气旋、反气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三、铺垫式提问,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简缩性、快捷性,表现为能用已有经验和知识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学习中,有时知识层次间具有跳跃性,已有经验和知识对新知识不能起同化作用,学生的思维可能受阻,需要在知识层次间搭建一个“支架”,此时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就是一个“脚手架”,学生借助这个阶梯展开思维。如学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这部分内容,先提问一些生活中常识,如为什么我们经常说“高处不胜寒”?冬季,北方农民为什么常在田边制造烟幕?夏季,多云的口天为什么天气不

5、太热?学生马上和互交流,积极发言,教师及吋提一问题作为铺垫:请思考太阳辐射的能量在地表、大气Z间的传播规律,问题在合作中完成,知识间有了联系,学生的思路畅通了,就容易把难以理解的“太阳辐射与气温变化”这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新问题迅速迎刃而解。四、递进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抽象与概括水平,表现为学生能从地理事实、地理材料分析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其中隐含的地理本质和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品质,课堂上可设计一系列递进式问题,通过一连串提问,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表及里,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抓住本质。如学习“北印

6、度洋季风洋流的运动规律”时,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洋流?风海流怎样形成?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吹什么风?受季风影响洋流如何流动?”学生在一连串提问引导下,不但抽象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运动规律,而且思维在一连串的问题解决中得到深化和升华。五、发散式提问,激发思维的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活动的创新过程,表现在能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发散式的问题训练。如在高三复习课中讲“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一节学习中,教者提出:“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在不同大洲,为什么人口都分布本国的东南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

7、有的认为是自然条件造成的、有的认为是经济原因造成的、有的认为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答案角度不同,但都触及了问题的不同方面,各抒己见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迸发出的灵感火花。总之,灵活高效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放飞学生思维和想象的金钥匙,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给了学生i泓创新的源泉。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课堂提问的技巧,必将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