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

ID:41603482

大小:64.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8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_第1页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_第2页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_第3页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_第4页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典诗歌鉴赏复习答案与解析1、(1)“桃源一向绝风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一向”、“绝风尘”分别与哪两联和照应?(3分)【答案】用典(“桃源”化用陶渊明“桃花源”)(1分)。尾联(1分)、颈联(1分)(也可直接用原文回答)。【解析】试题分析:“桃源一向绝风尘”意思是说口逸人隐居Z地方,如同桃花源-样,与尘俗世事隔绝。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⑵颈联中口逸人的居所有什么特点?

2、颈联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案】出门即见山,远离尘市(1分);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流水淙淙,依山傍水,坏境清幽(1分)。两句坏境描写,烘托了吕逸人的隐者形象(1分),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1分),抒发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1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颈联“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实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

3、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住活的情趣。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⑶吕逸人最令作者尊敬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吕逸人的尊敬的,请说明。(3分)【答案】长期隐居,不求功名(1分)。访人不遇,心屮没有不悦,而是借川典故來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1分),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住处也满足了(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人物形象,乂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首先分析出口逸人的性格特点,然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春日为裴辿过新昌里访口逸人不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此诗写得轻松愉快,颌联用典

4、饶冇幽默感。颈联造旬颇巧,出句“城外”与“屋里”,对句“东家”与“西邻”均自相对仗,而乂共同与邻句相对仗,这样便增加了语气流通的力度。末句“种松皆作老龙鳞”,因是对出句“多岁月”的补充,但乂作为一种意象。格调清新,别开生面。多处用典,却贴切自然。写景轻描淡写,如话家常,却轻描之中有致,淡写之中有奇,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艳羡“绝风尘”的情怀。[来源:学§科§网]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4分)【答案】生动形象地描写群山像奔马一样欲渡江而去的情态,反衬(答“对比”也可)突出小孤山独立江干、力

5、挽狂澜的形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此山独立,力挽狂澜,但人却不知,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知才不识才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6己要独立天地、力挽狂澜的精神追求。【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诗歌主题要从全诗着眼,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不会单纯的写物,而是要通过景物言志抒情说理。作者在“小孤山”这个形象上寄托着自己的情感,从诗歌最后“屹立人江干,仍能障狂澜。人不知此山,有功犬地间”可看出,作者是写能小孤山一样力挽狂澜的人,冇功而不被人知。这样的人是社会上的人才,而作者自己正是这样的人,表达出自己的志

6、向,但“人不知此山”又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愁闷。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1)你认为“细雨湿斜风”一句中哪个字最有韵味?请简耍赏析。(3分)【答案】参考答案一:“湿”字最有韵味。(1分)湿,意为打湿、湿润。诗人想象丰富,用词新颖,(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和风伴随细雨的景象。(1分)参考答案二:“湿”字最有韵味。(1分)湿,意为打湿、湿润。风本来是看不见的,诗中描绘细雨打湿斜风,将无形的清风化为有形(1分),写出了雨随风飘的旖旎之态(1分)。(指出“湿”字1分,结合诗句分析作用或特色1分,分析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F1答题吋既要指出自己认为川的最好的字是哪一个,然后解释该字含义,指出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屮的表达效果及作川。“细雨湿斜风”,意思是细细的雨丝似乎打湿了温和的清风,风本是无形之物,更不会被“打湿”,作者实际是借“斜风”写出雨丝斜飘的状态,用了一•个“湿”字,就起到了化无形为冇形的效果,可谓想象力丰富。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