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

ID:41637894

大小:55.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初中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_第1页
初中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_第2页
初中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说课稿《反比例函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反比例函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环节展开。(-)说教材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2、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可能还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生活实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构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

3、组合作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建立了“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讲授新知-应用新知”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接着出示本节课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最后有针对性的讲授新知,并设置练习让学生活学活用。以上教学方法清晰地再

4、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四)说学法好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推导出反比例函数的关系,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接下来进入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发现新知利

5、用多媒体出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让学生复习回顾所学知识,为学新知识做铺垫。接着提出问题:期末考试快到了,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学习用品,单价y(元)与数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我的设计意图是以生活实例创设情境,从而引出课题“反比例函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出示问题,探究新知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例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时间t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并且说岀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接着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岀类似的反比例函数。我的设计意图是以一个经典的行程问题,让学生独立

6、思考、小组讨论,体会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为形成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打基础。2、自主学习,建构新知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方式推导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y=k/x并通过实例来强调k为常数,且k#O。我的设计意图是以不同的实例推导得出反比例函数公式,再进行抽象得出概念,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把本节课推向高潮。3、反馈练习,应用新知根据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我设计了基础过关和拓展训练两类练习题。1、基础过关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基础过关题,此题较简单,以快速抢答的方式进行。我的设计意图是以通过基础练习,实现让

7、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目标。2、能力拓展让学生自己说出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我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4、归纳总结,反思提高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运用反比例函数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问题式的小结,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5、布置作业,分层落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6、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左边,结构清

8、晰,方便学生记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