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呵呵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呵呵呵

ID:41649312

大小:1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9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呵呵呵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呵呵呵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呵呵呵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呵呵呵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呵呵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呵呵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界首市杨小寨小学赵华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

2、”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3、请大家齐读课题。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二、初读了解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3、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老师最喜欢读书姿势标准的同学。开始读吧。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2、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老师读好吗?谁愿意给老师点评。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理解学文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课文改变的动画片好吗?看完动画片,觉得怎样?2、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聪慧的杨氏

4、之子交朋友吧!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大屏幕)这句话讲的是?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生:是“甚”的意思。师:你怎么知道的?师: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真会学习。2、请同学们用看注释的办法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比比哪对同桌的学习效率最高,开始。3、哪对同桌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给予点评、表扬。重点指导谁为谁设果?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

5、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师: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板书联系上下文)4、热情好客的杨氏之子为了招待孔君平,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看(大屏幕)细心的你发现了吗,桌子上摆放了新鲜的水果,文中第三句话为什么单说“果有杨梅呢?”5、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文中最后一句话,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①请同学们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给的提示自学最后一句话行吗?(大屏幕出示)你们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什么对杨

6、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你认为他为什么这么说?杨氏之子怎么应答的?他为何这么应答?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②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相机板书:孔雀孔君平)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相机杨梅杨氏之子)生:我觉得是孔君平在考考杨家小儿是不是传说的那么聪明。师:这样说有道理。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

7、我家的水果,那——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师:还可以说——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3、师: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师: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生:这孩子真聪明。生:孔君平无言以对。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生:聪惠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生:智慧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6、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7、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

8、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8、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