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最终版

地球科学概论最终版

ID:41683150

大小:216.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地球科学概论最终版_第1页
地球科学概论最终版_第2页
地球科学概论最终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球科学概论最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造陆运动(地台):曾一度被淹没的浅海,后被抬升变成陆地,这样大规模的海陆变化称为造陆运动。造陆运动实际上是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伴随微弱的断裂或褶皱的上升运动并形成宽阔的高原或高地。地台(plateform):具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定大地构造单元,通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分组成,其间为大型的角度不整合面。完整的气候系统包括五个物理成分: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构造旋回:地球岩石圈构造演化中存在的规律性旋回现象,包括造山作用、海水进退、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生物演化和发展等方面

2、。构造阶段:发生构造旋回所经历的地质时间威尔逊旋回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威尔逊(J.T.Wilson)从板块构造观点综合归纳出的主要阐述大洋从开裂到闭合碰撞造山运动演化过程。双变质带指板块碰撞俯冲带附近发育的高压低温变质带(蓝闪石片岩)、高温低压变质带(红柱石、矽线石、兰晶石),它们往往沿缝合线相伴岀现。古大陆边缘的识别被动大陆边缘(大西洋型)无洋壳俯冲带主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西太平洋型和安第斯型)有俯冲带混杂岩(增生杂岩楔)从俯冲板块上铲刮下來的物质增生到仰冲板块之上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板

3、块物质的混杂体,是海沟一俯冲带的典型产物蛇绿岩由基性、超基性岩(橄榄岩、堆晶岩、辉长岩、辉绿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代表洋壳残片地缝合线一是板块相互之间在俯冲消减和碰撞过程中,留下其拼合碰撞的标志。地缝合线本身是巨大而复杂的超岩石圈深裂带,其两侧地块的地质发展史往往有大的差异。沿地缝合线断续分布有蛇绿岩(古洋壳残片)、混杂堆积和高压变质带等特殊的地质记录。板块:被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古缝合线等边界限定的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块体离散型板块边界:洋中脊(形成新的岩

4、石圈)会聚型板块边界:海沟(岩石圈消减)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转换断层(不形成新的岩石圈,也无岩石圈消减)年龄(Ma)大地构造演化动力学体系新生代第四纪第三纪中生代白垩纪侏罗纪三證纪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寒武纪显生巨旋回oO5080O5455131761234455喜马拉雅一燕山一印支阿尔卑斯晚中早华力西加里东腹旦纪HlHit-He"YTYm-Ye-I般熬亚霜舔減漩部亚洲东部与西太円北美大陆碰撞,1烈构造一岩浆活屮3洋古陆及H国东部强/印度洋特提斯VIVn-Ve潘吉亚分裂,古特提斯洋打开,中国大陆主体

5、转换为劳亚大陆的一部分太平洋古太平洋元古宙太古宙蓟县纪长城纪淖沱五台阜平迁两太巨回-•新古旋O00f0O——oooooO004846811122元巨回新古旋中条=兀巨回E古旋太巨回一若古旋0000300380AlAe喜马拉雅构造阶段(Cz)燕山阶段(J・K)印支阶段(T)海西(华里西)阶段(Pz2)加里东阶段(Pzl)古亚洲洋封闭,潘吉亚形成己发现的最老陆壳(3800Ma)原古亚洲洋古中国洋■%•*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