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普通道次第略论》讲记006

济群法师《普通道次第略论》讲记006

ID:4168425

大小:31.7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29

济群法师《普通道次第略论》讲记006_第1页
济群法师《普通道次第略论》讲记006_第2页
济群法师《普通道次第略论》讲记006_第3页
济群法师《普通道次第略论》讲记006_第4页
济群法师《普通道次第略论》讲记006_第5页
资源描述:

《济群法师《普通道次第略论》讲记00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6讲这学期开了礼仪的课,佛教礼仪,这个礼仪是小,但也不小,也不是小事,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将来同学们都要成为人天师表、法门龙象,这是我对你们的要求,我们研究所是要培养法门龙象,不是僧就行了,要不我花这么多时间在你们身上。别的地方要请我去讲一次经,要请多长时间我都不一定去的,来苏州一住就半个月二十天,老往这里跑,所以你们要珍惜,你们有多少珍惜,就会得到多少利益,如果不珍惜,那你们可能什么利益都得不到。我们刚才讲到了多闻,所以多闻是很关键,很多人对闻认识不足,我们研究所陆续原来也来过一些人,到这里来读书,本来是来学习,但是还没开始考试就跑掉了,主要还是在观念上,对佛教有很多

2、误区,觉得修行还是很重要,赶快找一个地方修行去,学教理学来学去干什么?这是一些错误的观念,没有意识到这个闻的重要性,多闻究竟有多么重要。佛陀成就的是什么?佛陀成就的是智慧,成佛是成就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什么?无上菩提是无上的,最高的觉悟,最高的智慧。最高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正见来,所以八正道的第一个是正见。世间上的各种宗教,各种外道,他们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解脱,他们有的禅定功夫也好得很,修苦行我们都修不过他们的,要论修苦行的话,当时印度的那些外道,但是为什么唯有佛陀,才能够证得空性,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实,才能开大智慧,为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正见,关键在于正见,佛法与其他宗

3、教不同处就在正见,如果没有正见的话,所有修行都不能保障真理。因为真理的获得是要通过正见,而正见也就是要通过闻思,闻思当然要通过亲近善知识,当然这里闻最关键的是要闻。闻的什么?闻的是正确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获得正见的知识,能使我们开智慧的知识。这种知识从哪里去求?从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去求,不在别处,所以我们需要知道闻的重要性。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佛教重理性,跟一般的宗教不一样,一般宗教重信,因信称义因信得救,像基督教,佛法讲信,但更重视的是理性、知识,11/11尤其是正确的知识。知识也不是都是好的,所以在禅宗里讲到,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可是也讲到,知之一字,众祸之根。人类所以对

4、世界构成这么大破坏,人类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烦恼,会犯下这么多犯罪的行为,动物根本就达不到,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人有理性有知识,所以理性和知识,当它发挥作用的时候,它所产生的这种负面的作用,动物根本就比不上,动物有的只是生理上的痛苦,不会一天到晚寻愁觅恨的,不会有很多心理上的烦恼,肯定比我们人要少,可我们现代人心理上的烦恼,远远超过身体的烦恼,心不好,现在的人最大特点就是心不好,心态不好还会有幸福吗?所以知识和理性是好东西,也是不好的东西,好东西是因为好的知识,健康的理性,不好的东西是因为错误的知识,不健康的理性,我们不能笼统地说知识就是好,知识就是不好,或理性就是好,理性

5、就是不好,这都是不对的。所以多闻是有对象的,不是没有对象,多闻是有条件的,看你自己的能力承受多少,多闻是有对象的,闻的是正法,听闻正法,不是听闻邪法。菩萨从五明处学,那也是有过程的,不是连佛法都没有学好,就要去学习一切世间学问。我们看这里怎么解释这个偈颂,“此颂谓依于闻法”,这个颂是什么意思?这个颂的意思说依于闻法、听闻,“如其次第”,按这个闻了之后,进一步当然是要思和修,它的次第就是闻思修,我们学佛肯定不是停留在闻上,闻而后还要思,还要修,所以“如其次第,能知取舍处”,闻了之后我们就能知道取舍。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取舍,谁不知道取舍?关键是正确的取舍。你是捡到了芝麻丢掉

6、了西瓜,还是抓住西瓜丢掉芝麻,何重何轻,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这需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可能往往经常干的都是抓住芝麻而丢掉西瓜,所以能知取舍处。我们人的一生,其实时时都面临着取舍,我们想想整个成长的过程,也一直都在取舍,取舍最折磨人,婚姻、工作、上学都要取舍,这个取舍就是一个抉择。你用什么观念来抉择?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天平,我们肯定会选择我们需要的,我们觉得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天平。那么我们现在就是要建立一个,智慧的平台,智慧的天平,用智慧来抉择,佛法就是帮我们抉择,11/11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抉择

7、观,如果没有佛法,我们的抉择是很无明的。“能知取舍处,知已,乃持止恶之戒”,我们知道取舍,什么是我们不要的,或什么是我们不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们需要的,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 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所以我们就止恶,恶我们要止的,所有的别解脱的戒,它的功能主要就是止恶,止恶的目的是什么?“以遮止无益已”,以遮止那些没有意义的,甚至会给我们的生命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的行为,就是贪嗔痴、杀盗淫妄,这都属于恶行,而这些恶行,会给生命带来极大的不良后果,这是我们需要遮止的。“则心安住于善所缘,自能发生定也”,其实修行就是一个心的安住的问题,你把你的心放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