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

ID:41767661

大小:47.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1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_第1页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_第2页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_第3页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_第4页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学质疑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课题专题五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编制审核学习目标与评价设计1.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史实弓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2•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3•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特点识记理解运用考点阶段特征专题训练重点难点1.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史实2.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主要史实,特点自学质疑案笔记【教材自学】【考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专题线索】见三维设计P47【考点突破】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

2、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分期界标:“五四”运动1.IH: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2•新: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近代中国两大任务:政治:民族独立、民主政治;经济:工业化,国家富强考点1184(11919年间的列强侵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西方侵华:(1)方式: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各次战争的原因、概况、条约、影响见课本。)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

3、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O危害:①政治: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②经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文化上,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编号:笔记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2)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客观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了中

4、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客观上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②带來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考点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抗争与探索的表现:见三维设计表格P502•中国近代农民运动中的阶级和时代局限:见三维设计轻巧识记P50【拓展提升】(1)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的抗争与探索是和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紧密

5、相联,也与当时中国社会的自身变化及各阶级的阶级立场紧密相关,在挽救民族危机的同时也在实现阶级主张。(2)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经济上实现国家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基本任务,其中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各阶级的探索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的转变,探索的层面也经历了由浅入深,即从“器物一制度一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渐进过程。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主干知识:(1)开始:五四运动(性质、特点、影响见课本)(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1922年中共二大,领导工人运动(3)国民大革命(1924-1927):中共三

6、大,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4)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①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②长征,遵义会议。③西安事变(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5)抗日战争(1937——1945)①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和中共敌后抗战②三个阶段:防御,相持(1938-1944)和反攻③胜利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o1945中共七大(6)解放战争(1945---1949)①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②战争过程:防御:粉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反攻: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③工作重心:农

7、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背景、内容)(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①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②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③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④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笔记自学质疑案【阶段特征儿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政治:1.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人民反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