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

ID:41814225

大小:81.1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02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_第1页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_第2页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_第3页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_第4页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议论文单元复习要点一、《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要点(1)本文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一一孟子的一篇议论文。文章用对话的形式展开论述,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2)本文所体现的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初步措施一一发展生产、养深生丧死无憾;根本措施一一发展生产、使百姓解决温饱,办教育,使百姓懂孝悌,老有所养,缓和阶级矛盾,社会达到和谐。孟子的治国思想就是以民为本。(3)归纳文章的层次内容,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一一梁惠王与邻国国君一样,没有实行王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生

2、活问题;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4)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以“民何以才能加多”为线索展开论说,文章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重点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和根本措施。三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等语句收束,环环相扣,突出中心线索,使文章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5)本文体现了孟子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

3、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先易后难、步步推进。(1)本文用了很多比喻,形成了类比法说理的特点: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这种类比说理法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2)文中的第三部分使用了两组排比句,列举出多个小前提,然后通过两步总结得出结论,形成了严密的归纳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论点,而

4、且还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3)文中运用了对比修辞,主要表现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捡,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这句话。(4)本文中隐含着一个演绎推理。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大前提;而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小前提;于是孟子就得出结论,认为梁惠王并没有真正实行王道。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三段式推理。二、《秋水》学习要点(1)本文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一庄周的一篇议论文。(2)本文以寓言方式、对话形式说理,把一个非常深刻、抽象的哲学道理用具体的、形象的、通俗的、浅显的形式表达出来,

5、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浅显性,很有特色。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再次,通过援誓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简要地说,就是宇宙无限,而人的

6、认识有限。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就是基于这一宏观理念。这一中心旨意,在今天多极并立的世界、多元共存的文化面前,还有着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意义。(2)文章第一段以两种景物的描写,隐喻空间的变化带来认识的变化,第二段以海若的论述直接阐明中心论点:首先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也,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类比论证人的认识有极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和教育程度的限制;接着用“磬空之在大泽”、“梆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来比喻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

7、理,阐明个人的地位、认识之渺小;最后用五帝、三王、仁人、仁士、伯夷、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3)文章开头关于“百川灌河”和北海“不见水端”的景物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又为后面的类比论证做了形象、生动的铺垫。(4)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也,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比喻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后天教育的限制。“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磬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

8、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