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末历史复习内容[试题]

初一期末历史复习内容[试题]

ID:41818105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2

初一期末历史复习内容[试题]_第1页
初一期末历史复习内容[试题]_第2页
初一期末历史复习内容[试题]_第3页
初一期末历史复习内容[试题]_第4页
初一期末历史复习内容[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一期末历史复习内容[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本课的重点,可指导学牛•列表归纳掌握。类别成就农业兴修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生产工貝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工具楼车1?作技II牛耕普遍使用—牛抬扛的耕作方法农作物南、北方分別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桑麻的广泛种植E0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一一水排汉代的牛耕图,楼车、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索纱衣、冶铁水排模型。人物:王景和杜诗。1.阅读左边这段文字,说一说田蚣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田蚣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

2、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武帝有迷信思想,所以才会听III蚣的话。2.两汉时期,在城市中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这些规定很对,冇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3・发明水排的是(B)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4、看图分析:看上面的西汉长安平面图,想一想,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起来?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小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來,以便于官

3、府的控制和管理。5、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有犁壁、楼车、水排等。6、议一议:1961年,日本奈良的古墓里出土了一把钢刀,背上有东汉皇帝的年号。这刀是带到日本的,还是日本制造的,目前还不清楚。我国史书记载光武帝赠给日本来汉使者一枚金印,上写“汉委奴国王”。近代这枚金印又在日本被发现。你怎么看这些事?说说看。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和F1本的交往已很密切。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西汉初期的和亲:四汉初期,由于

4、匈奴人不断入侵,西汉把皇室的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公元前119年,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汉武帝进行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來,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昭君出塞”一口,包括两个内容: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归汉恢复了汉、匈Z间断绝已久的友好关系,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韩邪单于。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

5、有什么不同?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2.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1)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2)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

6、行抑商政策;(3)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4)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结合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句,你能说岀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4、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D)A.河套地区B.河套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5、看图分析: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例如单于和亲砖与单于天降瓦当。这种现象说明了

7、什么?说明当吋的匈奴没有门己的文字,釆用汉字,同吋也说明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6、判断: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女孩子认为:“汉武帝以询的皇帝软弱,对匈奴只能退让和亲。武帝雄才大略,敢于反击匈奴。”男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国家贫困,对匈奴只能退让。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能人举反击匈奴。”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人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四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

8、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人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