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

ID:41855246

大小:99.2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3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复习阅读材料四经典美文善良是一颗矮树鲍尔吉原野如今是“利益原则”至上的年代。经商的人把利润置于首位,并为此拼搏。不经商的人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笼罩之下,也把利益上的得失作为思考的確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哪一个人偶尔提到了“善良”这个词,会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善良?什么善良?人们对善良已感到陌生了。但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排斥善良的时代,肯定是人们最需要善良的岁月。虽然有人说“如果我善良,肯定会吃亏”,但稍稍想一下,造假酒把人眼睛喝瞎的人惟独缺少善良。人可以宣称:我的钱已经赚足了,但是没有人说:我的善良已经饱和了。阔人安双层防盗门,再装防盗锁,又入保险,不就是恐惧于

2、别人的不善良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四处游说,为山区失学的孩子募捐学费,也是企图通过人们仅存的一点善良来使这些可怜的孩子多念上几天书。反过来想,如今是一个充满恐慌的年代,是恐慌没有钱吗?是,又不完全是。缺那一部分东西,就叫做善良。许许多多的际遇可以这样来表述:升官发财靠的是自己的拼搏,安居乐业需要别人的善良。但是,如果你让哪一个人率先善良起来,他肯定不干,并反问“别人为什么不去善良”。仰仗别人的善良得以苟活,虽然可怜,但还不至于可悲。中国人可悲在于,当有人以圣人的姿态撒播善良时,会受到“集体无意识”的讥讽。雷锋具有完善的人格,不也是难以摆脱被嘲弄的命运吗?因此,人

3、们虽然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善良有加,但别人的善良又衬托出自己的冷酷,结果又触怒了他。如果善良与邪恶分别是两棵树的话,好看的是邪恶之树。邪恶之树茂盛,绿叶如盖,果实鲜艳。善良之树生长缓慢,不引人注目,有时没有果实。这就是人们拒绝善良的道理所在。如果仅仅从生长与结果来判断树的价值,那也只是它的价值之一,而不是价值的全部。当人们把眼光投入果实时,善良之树在做什么呢?它在地下默默地固沙,在没有人烟之处亮出一片风景,在清新每人吸入的氧气。然而善良也有果实,那就是人性的纯粹和人性的辉煌。邪恶之树尽管疯长,但颓衰也过于迅速了。罂粟花不也是极美丽吗?然而消失得也迅速。贝多芬说:“

4、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而言。”这是说善良与美德是密不可分的,但对于不需要美德的人来说,似乎可以不需要善良了。还有一句格言很精彩但不是名人说的,而是我的一位朋友口述,“如果善良也会是一种武器的话,我在生活中唯一的武器是善良。”这话令人回味再三。生活并不仅仅是“吃亏是福”的问题,敢于善良也不是敢于吃亏。善良常常是无损失可言。作为一种天性,善良的人往往能化险为夷。因而,善良之树也是常青之树。唐诗鉴赏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

5、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

6、》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

7、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

8、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