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

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

ID:41858168

大小:58.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3

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_第1页
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_第2页
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_第3页
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_第4页
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久弥新的临澧烟花产业烟花鞭炮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史上就是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喜庆氛围、鼓舞人民斗志的一种产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张春贤需求支撑的产业一一与时俱进因为符合人的需求,所以它存在。烟花鞭炮就是如此,把一个情结符号演化为一种文化习俗。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递变破解了临澧烟花产业历久弥新的成长密码。一串释放情绪的符号:那年我10岁,除夕前的1个月,我稚嫩的双手,用窄长的挖锄从山中刨出了一堆柴竟,供我家生火取暖了一个正月。挖柴前,爷爷向我许诺了重赏,那就是除夕夜,我将得到100个炮仗。那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我成功了。我每天在小朋友的跟随环拥下燃放20个炮仗,高兴

2、了五天。每随一个炮仗的爆响,我和伙伴们便生发出一阵无比的欢乐。那股浓浓的火药味,常常在我孩提时的梦中弥漫。不仅孩童借烟花鞭炮释放情感,成人社会也是如此,每遇重大事情,无论喜庆的还是悲伤的,无论娱乐的场面,还是庄重的时刻,都会来点烟花鞭炮。一段底蕴深厚的历史:《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径深山露宿,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人一种动物叫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并会让人染上寒热病。人们便想到了在火中烧竹子,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山臊远遁。唐初,瘟疫四起,有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

3、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驱散山岚瘴气,制止疫病流行。火药出现后,人们将火药填充在竹筒内燃烧。宋代,民间开始用纸筒和麻线裹火药编串成''鞭炮”。至今,烟花鞭炮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一种百姓喜爱的文化:后来,燃放烟花鞭炮渐渐地演变成一项娱乐活动。逢年过节,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用它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几婚、丧、嫁、娶、添丁加口、乔迁之喜,都有燃放鞭炮的习俗,并形成了一种文化。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他的诗《元日》中这样描写过年放鞭炮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写除夕爆竹: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

4、争辉,玉河况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雪,遍乎朝野,彻夜不停。今人写烟花鞭炮的就更多,一般都用它来反映人们的幸福和心中的快乐:是生命的美丽,在夜幕上璀璨;是彻底的欢快,在星空里融化/纵然只是瞬间,都已跃上顶端,开放了极致,绚丽了黑暗,唱响了绝唱/节日在冷夜里发酵,风中弥漫欢乐的味道一个与时俱进的产业:清顺治年间,临澧澧北枣木桥一带已有农户生产鞭炮,农闲而作,以补家计。民国时期,县北的泉水、岩桥、楠桥、坪水、龙岗、潘台、李家溶等地也生产鞭炮。1970年前,鞭炮生产仍集中在澧水以北地区,年产量在200-500箱。1985年全县鞭炮、烟花厂549家,其中户办487家,常年固定劳力3000多人

5、,年生产鞭炮20482箱,烟花60万枚,产值261万元。合口镇龙岗村试制的五彩鞭,燃放时爆声悦耳、五颜六色,胜似烟花。九里岩桥村生产的电光鞭,夜间燃放爆声清脆,豪光闪闪,如同白昼。80年代,在全省138家烟花爆竹企业产品质量评比中,合口出口花炮厂的小电光鞭荣获第一名。本地工程师陈远松研制的花炮“升尾五段弹”出口美国,“加大彩珠筒”出口法国。创造了临澧烟花史上的一个高峰。改革开放后,烟花爆竹成为农民开展副业经营的首选,千家万户生产烟花爆竹,在一个时期达到了“家家上项目、人人有事做、天天有收入”的状态。临澧烟花产业从2001开始,一年一个台阶,迅猛发展,逐步成长为临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

6、业之一。2006年,县委、县政府把烟花产业纳入“十一五”规划,提出将临澧建设成湘西北地区烟花爆竹生产基地。目前,临澧已建成规模烟花产业71家,其中烟花企业26家,爆竹企业41家,引线生产企业4家,烟花爆竹种类达到11大类100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3亿元,产品销往湖北、河南、四川、重庆、贵州、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10多个省市,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为财政提供了上千万的税费收入,一年发放工资已达7500万。烟花爆竹产业不仅让农民致了富,还增强了村级基层组织的经济实力。如同心村、彭市村、龙凤村等相继成为消赤减债的带头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血腥唤醒的自觉一一追求规范

7、一个产业的初始,免不了自发而盲目。长此以往,危机必现。临澧烟花产业曾久居低端,无序膨胀,一度染上了血腥频发、自损严重的痼疾沉疯。痛定思痛,临澧烟花人在自觉追求产业规范的过程中终于破茧成蝶。触红线引灾难: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贺姓老头,中年丧妻,小儿子18岁时,在一家非法小煤窑打工出事,下肢瘫痪。父子便从自家搬出来,在当路的地方开起了小经销店。为了生计,他们还在小店自制那种音响很大的花炮,开始收益颇丰。好景不长,第二年,一阵爆炸气浪掀翻了小屋,所幸瘫痪的小儿子只失去一片外耳。小屋改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