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经济政策

4古代经济政策

ID:41864285

大小:1.70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03

4古代经济政策_第1页
4古代经济政策_第2页
4古代经济政策_第3页
4古代经济政策_第4页
4古代经济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4古代经济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课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一单元第4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大家想一下,这三张图片有什么联系吗?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对外贸易时间:商鞅变法提出----西汉强化干预---明清固守表现:专卖、税收、物价、官营贩运、货币官铸、贱商人)古代土地制度演变原因:生产力的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生产关系变化:土地公有----井田制(公田)---封建土地所有制(私田)概况:土地公有(“天下为公

2、”)“井田制”=“王土”(奴隶主土地(王)国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初税亩+商变法)概况:国家的、地主、农民~影响:1性质:自然经济下根本的经济基础2影响:赋税制度的依据---“田赋”(租)+丁税(人口税)+兵役、徭役土地兼并问题形成~:国家与地主矛盾----均田制(北魏至唐前期)经济政策原因:实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独立性强)目的:巩固地主阶级统治(防外患、内忧民反)概况:a重农抑商政策:b海禁与闭关锁国:明初“海禁”---清初—

3、“闭关锁国”1757影响:一定程度保证了国家的独立妨碍海外市场开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A制度影响=买田置地(市场小+资金缺);B政策影响=(规模+市场)妨碍中外经文交流,与世隔绝,落后于西方助长盲目自大、愚昧无知思想意识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半坡文化 (黄河流域陕西)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流域山东)一、土地制度的演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共产主义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级和国

4、家随之产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正反映了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社会面貌。家天下局面出现。母系氏族父系氏族2.奴隶社会──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井田制特点和实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土地归王(国家)所有(“家天下”由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

5、出现,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③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各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历史   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表现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崩溃,私田开始出现。“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瓦解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594bc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6、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特点及演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大部分)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主体---赋税转嫁给佃农)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国家重要财源)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荒林川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均田制开始于北魏

7、,发展于隋唐。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瓦解: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均田免粮)二

8、、“重农抑商”2、表现:(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2)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3)对民营商业,商税繁重,关卡林立(4)歧视商人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1、目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评价: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