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8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

ID:41880124

大小:276.1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04

2018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1页
2018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2页
2018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3页
2018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4页
2018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豫西名校联考历史模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届上学期豫西名校联考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1•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2•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

2、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吋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60050%39%11%17%18%54A.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3・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

3、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4•创办于1802年的著名杂志《爱丁堡评论》曾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

4、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帝国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6.20世纪初有学者评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位学者所要表述的观点是()A.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B.

5、新能源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D.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7•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8•有学者认为,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继昌隆缥丝厂“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岀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是()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

6、运动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9•有学者在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时指出“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I•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对上述材料解释准确的是()A.B.C.D.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西方势力侵入客观上推动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工商业发展是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引擎政府开展工业化建设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途径10.1821年英国正式启

7、动金本位制度,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英国的企业也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材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重商主义政策成就英镑的国际地位C.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D.国际货币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11•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A.主观目的

8、与客观效果相背离B.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C.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12•清末某大臣认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架乎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