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ID:41894812

大小:2.98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9-04

《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1页
《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2页
《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3页
《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4页
《感染与免疫》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染与免疫》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感染与免疫1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指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真菌见P3922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病原体入侵机体对抗见P3923传染病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与由其它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有免疫性。见P3924免疫(immunity)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

2、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称为免疫。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见P3935第一节感染的一般概念第二节宿主的非特异免疫第三节宿主的特异性免疫6第一节感染的一般概念感染的途径与方式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7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感染方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垂直传播。8见P393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1、不同个

3、体2、相同个体的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的结果9感染疾病传染的结局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10隐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体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伤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表现临床症状。带菌状态如果病原体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期处于相持状态。显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11(一)病原体细菌的致病性病

4、毒的致病性立克次氏体的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寄生虫的致病性12细菌的致病性毒力:指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侵袭力毒素侵入数量:不同致病菌,引起宿主致病所需的个体数量不同。侵入途径131、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吸附和侵入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抵抗宿主防御机能的能力。14见P394(1)吸附和侵入能力多数病原体借助体表或菌毛上的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黏附素:糖蛋白或脂蛋白。受体:宿主细胞表面的单糖或寡糖蛋白。15见P394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

5、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斑,造成龋齿。霍乱弧菌(Vibrio):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ddysenteriae):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细胞死亡,造成溃疡。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haemolyticus):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进一步扩散。1617(2)繁殖与扩散能力通过病原体产生的胞外酶,使组织疏松、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病原菌扩散。透明质酸酶血浆凝固酶链激酶和葡萄球菌激酶胶原酶溶血素和凝血素18(3)抵抗宿主防御机能的能

6、力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细胞壁成分:M蛋白、Vi抗原、K抗原等。产生对抗性酶类杀白细胞素,能直接诱发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溶菌酶,杀死其自身。192、毒素(toxin)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类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的生物制品。抗毒素: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作治疗用。内毒素(endotoxin):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LPS),于菌体裂解时释放。20见P394常

7、见外毒素细菌名称毒素名称引起疾病白喉棒杆菌白喉毒素白喉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毒素破伤风肉毒梭菌肉毒毒素食品中毒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食品中毒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红细胞溶解死亡痢疾志贺氏菌神经毒素痢疾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百日咳毒素百日咳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毒素鼠疫金黄色葡萄球菌α、β、γ及杀白细胞毒素化脓性感染21破伤风梭菌22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项目外毒素内毒素产生菌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LPS)释放时间活菌随时分泌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致病类型不同外毒素不相同不同病原菌的内毒素作用基本相同毒性强*弱抗原性完全抗原,抗原性强不完全抗原,

8、抗原性弱或无制成类毒素能不能热稳定性差耐热性强存在状态细胞外,游离态结合在细胞壁上23(二)宿主的免疫力宿主免疫力免疫系统功能241、宿主的免疫力“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