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

ID:4191033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_第1页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_第2页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T影像诊断征象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福神经节瘤的特征性CT影像征象,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的颈动脉分叉水平肿瘤的CT影像表现,总结本组病例共同影像特点并结合文献相关资料。结果12例共13个瘤体,病变密度平扫均略低于肌肉组织;明显强化9例(CT值位于200-350HU之间),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瘤体内灶状坏死8例,均未发现囊变灶;11枚瘤体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包绕并致颈内外动脉分叉开口增大,对血管推移不明显。结论颈动脉分叉处占位并开口增大、富血供肿瘤、瘤体内无囊变为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较

2、为可靠的特征性CT影像征象。【关键词】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颈动脉分叉;CT/X线计算机颈动脉体瘤(carotidbodytumor,CBT)是位于颈动脉分叉部颈动脉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是副神经节细胞瘤。发病年龄可以从20岁到90岁,40岁左右最多见。瘤体因发生部位特殊,手术风险大。本文旨在经过探讨该瘤的特征CT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诊断率。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的颈动脉分叉肿瘤的CT影像资料。12例资料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17-65岁,屮位年龄42岁。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活动度可,血压间歇性增高2例。1.2检查方法均为SEM

3、ENSE16排CT采集资料。12例均匀完整平扫、增强资料并颈动脉MIP重建图像。层厚、层间距2nnn;矩阵512X512。2结果12例共13个瘤体,病变密度平扫均略低于肌肉组织,边界清晰。增强明显强化9例,CT值位于200-350HU范围,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瘤体内灶状坏死8例,均未发现囊变灶;13例中除2枚直径小于15mm瘤体将颈动脉血管向前推移外,11枚瘤体均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包绕并致颈内外动脉分叉开口增大。3讨论3.1生物学起源及特点颈动脉体瘤为发自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起源于血管球原始神经脊细胞,这些血管球体可感受机体ph值、血氧浓度及C

4、02分压,故乂称化学感受器瘤[1]。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常发生于中耳(鼓室球瘤)、颈静脉球(颈静脉球瘤)、迷走神经(迷走副神经节瘤)以及颈动脉分叉(颈动脉体瘤),其中颈静脉球瘤发生最多见,其次为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任何年龄均可累及,40岁左右多见,有家族史者可以多发,高原地区人群相对多见。大多数头颈部颈动脉体瘤没有功能,小于10%颈动脉体瘤可以是恶性,伴有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2]。临床上病人常表现为缓慢生长无痛性肿块,活动,常可听及血管杂咅。3.2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颈动脉体瘤主体层面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瘤体一般较大。平扫瘤体CT值较均匀,瘤体及瘤体内坏死区域分辨不清;增强肿瘤实质主要呈明

5、显强化,CT值可大200以上;瘤体局部呈中度强化且多伴有邻近灶状坏死,可能为肿瘤坏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有瘤体内未见囊变区;较大肿瘤合并血栓、出血时密度可不均匀。从与周围结构关系上看,13枚瘤体除了包绕颈动脉以外,邻近所有结构均受推压、移位,边缘光滑、清晰;所包绕支颈动脉分支走行于瘤体内,分叉开口增大,走行改变不明显,此征象颇具特征性⑶。与木病具鉴别价值的其他颈部肿瘤性病变有神经鞘瘤、富血供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①神经鞘瘤是颈动脉三角区较本病更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呈略低密度影,瘤体内囊变多,CT强化呈中等度至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不及颈动脉体瘤。神经鞘瘤发生于颈动脉间隙,常使颈内外动脉同吋向前

6、、向外移位,颈内静脉向后移位,对颈动脉不形成包绕穿行。②甲状腺、肾恶性肿瘤颈部转移:为富血供肿瘤,多为环形明显强化,瘤体中心坏死;有甲状腺、肾恶性肿瘤病史,病灶常边界不清,多发,…般无颈内外动脉分叉角扩大。③海绵状血管瘤:平扫呈混杂密度,可见静脉石,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无颈内外动脉分叉角扩大。参考文献[1]李贞旭,高剑波,董军强,等•颈动脉体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2,27(6):606-608.[2]李佩玲,冷仁利,黎庶,等•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3):270-273.[3]杨家印,曾国军,赵纪春,等•具有内分泌活性

7、的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外科治疗.四川大学学报,2012,43(4):622-6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