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中的“问”.

心理课堂中的“问”.

ID:41962514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5

心理课堂中的“问”._第1页
心理课堂中的“问”._第2页
心理课堂中的“问”._第3页
心理课堂中的“问”._第4页
心理课堂中的“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课堂中的“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课堂中的“问”〔关键词)心理课堂;提问;有效教学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屮,尤其重视“有效教学”。而在课堂教学屮,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我国对学牛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视,心理课也纷纷进入学校课堂中,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学科。在心理课堂中,教师经常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也能够对游戏、活动等积极参与,但有时却因为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前松后紧,某些环节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心理课上,什么样的问题有助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交流和参考。一、一步

2、到位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冇时效性,最好一步到位。比如暖身游戏环节,几乎所有教师在叙述完游戏规则,都会确定学生是否对规则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不同的问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比如A老师说:“大家对刚才的游戏规则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而B老师则问:“对于游戏规则大家都明白了吗?”显然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指向不同的回答:A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对自己不清楚的可以直接举手提出來,而B问题的答案是封闭的,明白或者不明白,如果不明白还耍老师再追问一次,那么这个时效性就不如A了。课堂上如果有多个学牛提出自己不明白,那么B问题的回答时间比A问

3、题至少多占用了一两分钟。因此,问题的设计只有一步到位,指向明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二、发人深思的问题问题的提岀要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只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比如小学六年级上册关于复习的内容,其中有一项材料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曲线的规律学生很容易发现,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这与学生的常识是否吻合呢?很明显并不一定。为了促进学生思考,教师问:“为什么一开始会忘得这么快?大家早上学习的课程内容难道就都忘记了吗?”与学生情况存在出入时,学生就会积极调动思维去思考,很快有学生就想到:“因为实验的材料内容是没有意

4、义的材料,也没办法理解,没有经过理解就去记忆,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是很容易忘记的。”启发学牛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问题才更有价值。三、目标明确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比如笔者在听某位心理教师执教小学三年级关于学习的课程内容时,这位教师非常创新地设计了“美食之旅”的活动,让学习与美食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内化对学习的感受。活动中,学生每人拿着一张美食地图,从地图上的第一站开始,一直走到第十四站,期间可以根据指示用时间币兑换“学习美食”,组长负责记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情高涨,经过

5、口己的深思熟虑纷纷进行了“兑换”,时间换来了学习成果,也强化了学牛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观念。但是,在分享的时候,教师却设置了七大问题,把活动后学生的思路引到了另外的方面。教师问:“你选了哪些?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你的兑换值得吗?为什么?你犹豫过吗?为什么而犹豫?"在现实生活中,你愿意用这么多的时间去学吗?当你获得这份'学习美食'时,你感受到什么味道?”“当你获得这个技能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生活只剩下学习,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七个问题屮,有四个是关于感受的,何不合成一个“在进行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你都有哪些感受?为什

6、么?”有三个问题是没有太大价值的,“你觉得你的兑换值得吗?为什么?”学生己经兑换了,老师提供的学习难道会是没有价值的?任何的学习都是有价值的。“在现实生活中,你愿意用这么多的时间去学吗”和“如果生活只剩下学习,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两个问题似乎有点矛盾,学生如果愿意多用时间去学,又发现生活大部分时间被学习占据,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有吗?尤其最后一个问题,似乎让学生看到了“黑暗”的前景,引发了学生的畏学情绪。因此,一个好的活动,不仅仅止于活动形式的创新,更要对问题进行梳理,最好是教师自己事先冇所体验,并感悟重点、提炼目标,才能

7、帮助学生在活动后思考得深入,内心有触动,并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所行动。四、预设结果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对活动结果要有预先的评估。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合作的课题中,活动的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每个小组都顺利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都是成功组;另一种情况是活动结束后有的成功,有的失败,那就有成功组和失败组的对比。如果只是单纯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有什么感受?”如果大家都成功,就都会积极回应,如果有成功组,也有失败组,那么可能成功组侃侃而谈,而失败组却一言不发,或者直接对活动中某个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

8、“道德批判”,开始责怪与埋怨。因此,教师要根??活动现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是既有成功组,也有失败组的情况,可以先提问成功组:“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吧!”然后再提问失败组:“没有成功是很遗憾的,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的话,你们会做出什么改变?”这样一来失败组也有话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