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式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式构建

ID:41970720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5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式构建_第1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式构建_第2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式构建_第3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式构建_第4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式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式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式构建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在于可雇佣性培养个性化不足,加强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开发,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通过从政府,市场,高校多个方而分析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式的特点及优势,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型,探索了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培养的新路径。关键词:就业可雇佣性PPP模型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变化更加难以预测和竞争更加激烈动荡的劳动力市场。可雇佣性因其动态性和发展性,已经成为

2、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不仅成为人学生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也成为社会和企业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但大学生可雇佣性的提升在现实中遭遇到一些问题,高等教育机构虽然很重视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但还是从理论层面关注更多,缺乏对大学牛可雇佣性培养的系统思考,培养的协同性不够,没有形成最佳的实践模式。如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延伸和拓展可雇佣性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很重要的课题。一、相关概念及含义1、可雇佣性的概念及内涵可雇用性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对可雇用性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英涵义也在变化,侧

3、重点也不一样。著名学者Brown(2001)等从毕业生向劳动力市场和未来的雇主证明其拥有相应可雇用性特点的视角做出了不同的定义。他们认为可雇用性是寻找和维持不同就业岗位的相对机会。学者Andries,Jasper,Jos(2004)将劳动者的可雇用性定义为:可雇用性指的是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促进作用下(雇用制度因素),劳动者保持对劳动力市场吸引力的技能及意愿(市场供给因素),使其能够对就业目标和就业工作环境的变化作出预先反应(市场需求因素)。Yorke(2006)认为,可雇佣性是个人能更好地就业,并且进一步成功胜任所选择职业的一组

4、能力与素质的集合,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Rothwell(2009)基于个体层面,将可雇佣性界定为”感知到的在自己资质水平上获得合适的可持续工作的能力”。国内有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可雇用性问题研究相対较晚。如赵颖、郝德永等(2003,2005)比较早引入可雇用性概念,讨论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问题。曾湘泉(2004)的调查表明,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中,前5项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与可塑性、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李颖等(2005)将就业能力区分为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和社交领导能力3个维度,并通过调查验证了这些能力对就业

5、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李洁(2007)总结了国外可雇用性和可雇用性技能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国外企业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和可雇用性技能的有效途径。宋国学、谢晋宇(2008)比较系统引入可雇用性理念来研究大学生职业能力[1]。综合起来,可雇佣性是以学习能力为基础,伴随职业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个人而言,可雇佣性包括个人成功获得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并且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组织而言,nJ■雇佣性能够满足组织发展需求,实现个人和组织共同发展的能力[2]。2、ppp模式的概念及内涵PPP模式(Public—Pr

6、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Z间,以政府授予的特许权协议为基础,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或者建设公共设施,通过签署合同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一种彼此之间契约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最终使合作各方互赢共生的效果⑶。PPP的本质在于政府资源及市场资源的优势互补,是基于合约安排的有效的激励方式。PPP强调共赢的理念,政府可以发挥统一协调的资源配置能力的优势,但是往往会忽视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发挥的作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通过税收、土地、经营权等一系列的激励来撬动来口私人部门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发挥杠杆作用,共同

7、为提供公共产品而服务。同时,整个过程在公共部门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避免私人部门垄断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与完善,民间资本开始进入更多的社会领域,政府与私人之I'可的关系也得到了新的拓展,两者的地位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教育领域中,教育产品和服务也逐渐打破了政府垄断的格局。政府、私人、社会团体等开始协同参与教育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与供给。公私合作的管理模式和行政管理有本质区别。传统的模式是一种结构严密的科层制,管理效能低下,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节。公私合作中公共部门和私人相互合作,共亨管理权利,互相监督,互相促进,通过多种管理形

8、式达到共亨责任与义务,最终私人部门受益的同时乂能增进和实现公共利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和思路逐渐开放,教育领域的PPP模式发展非常迅速,大大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二、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现状与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