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

2-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

ID:41983629

大小:155.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5

2-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_第1页
2-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_第2页
2-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_第3页
2-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_第4页
2-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岁儿童顺从行为的情境观察研究1引言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耍冃标和成就是获得口控能力,即根据情境的要求来控制调节口己行为的能力(张劲松.2004)。在心理学领域H我调控强调个体如何处理冲突、调节冲动,使自身达到或建立--种良好的稳定状态的能力。对年幼儿童來说,白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成人要求的顺从,并且做出积极适当的行为(BerginC,BerginDA.1999)O许多学者及研究认为:对耍求能顺从的能力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KoppCB.1982),是儿童逐渐成熟的标志。1.1问题的陈述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惜境的不同,研究者赋予顺从的概念也有

2、所差异。人多是从父母与儿童关系角度定义的。虽然界定内容虽冇所差异,但本质相同,正如Kopp指出的,“顺从包括对成人要求的积极反应,或是长久的遵守一系列的规则(CrockenbergS&LitmanC.1990),即强调儿童对成人命令或要求的听从、执行和配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对顺从的定义是狭义的,即强调积极的顺从形式。广义的界定要考查顺从的类型。对顺从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儿童对成人命令遵从的程度、动机、表现形式。简单的说来,儿童的反应有两种基木形式:顺从和不顺从。而每一形式木身乂相当复杂,可以再划分次类型。在顺从方面,Maccoby&Marti

3、n等人将顺从分为“接受性顺从"(receptivecompliance)和"情境性顺从"(situationalcompliance);Kuczynski把顺从分为:内部驱动的顺从(internallymotived)和外部驱动的顺从(externallymotived);Gralinski&Kopp(1993)将顺从描述成一个能连续反应不同的口我调节能力水平的概念,以情境性的和内部调节的顺从来区分不同的顺从行为;1995年Kochanska,Askan在对26到41个月儿童的研究屮,把顺从行为乂细分为两类:①自愿顺从(committedcomp

4、liance):表现为儿童满心欢喜的,很乐意的顺从要求。②情境顺从(situationalcompliance):儿童基本上按照要求去做,但是需要大人协助或提醒才能继续。这两种顺从在动机上有差界。前一•种是内部动机驱使的,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后者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是一种由外部动机诱发的外控行为。在不顺从方面,Kochanska和她的同事们描述了儿童不顺从行为的几种类型。①反抗(defiance):儿童显露出消极情绪行为,如哭泣,尖叫,或是攻击性行为,如踢打,乱发脾气。这些行为被认为是令人讨厌的并且很难矫正。②消极不顺从行^/(passivenon

5、compliance):儿童完全忽视父母的耍求。但是很难解释和分辨这种彳亍为。儿童也许是因为语言发展不足,所以不明白父母的要求。但是,如果父母认为儿童已具备理解要求的语言认知能力,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消极不顺从。③白我辩解(self-assertive):简单的拒绝或是采取协商策略。这时儿童只平静沉着地说“不”,或是和父母解禅,协商,讲条件。这种方式被认为是果断的,冇自信、冇主见的(Julia,Molly,1997)o陈会昌等人在家庭游戏中的母亲控制测略与儿童顺从行为研究中,根据让算所得儿童的顺行反应间的相关,将以上几种不顺从形式分为无技巧不顺从(包

6、括直接对抗、消极不顺从)、中等技巧不顺从(简单拒绝)、有技巧不顺从(包括将条件、辩解)(陈会昌,李冬晖,侯静,陈欣银.2003)。一般认为儿童顺从行为与自控能力关系密切。多数理论家认为儿童两岁左右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萌芽。这一阶段是脑重新组织的时期。在这Z前儿童抑制冲动的能力很差。他们想要什么就会马上要,不理解等待。随着这一时期脑的发育及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儿童抑制能力逐渐得到发展(PickeringJS.2003,DonovanWL,LeavittLA,WalshRO.2000)。同时,儿童的心理表征能力开始发展,他们能够运用符号来代表事物,这

7、使得儿童能够在没有外界监控的悄况下服从照看者的要求,并根据他人的要求延缓自己的行为。因此,儿童顺从能力的发生有其生物学的基础,也和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关系紧密(MurrayKT,Kochanska.2002)。1.2文献综述121顺从的理论背景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外部强化的重要性,把之看成简单的反应工具,忽视了儿童自身的主动性。而互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交互作用理论都把成人与儿童放在一个互相彩响的系统中来考杏,既指出儿童本身能力特点的重要性又强调成人对儿童的关爱和引导,比较全面,能更好的解释顺从。归因理论则从认知収向解释顺从,

8、并対不同顺从的发展趋向作了很好的预测,也的确得到了很多实验研究的证明。(1)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具体的行为与特定的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