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

ID:41986866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5

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_第1页
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_第2页
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_第3页
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_第4页
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作者:陶然作者简介:陶然(1981-),男,硕士,上海建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上海201306)o原文出处:《重庆电了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20181期第81-85页内容提要:TPACK是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它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TPACK产生背景、概念框架与核心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方法,调查分析中学英语教师的TPACK素养现状。学校应明确提高中学英语教师TPACK素养的意义,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培训策

2、略,构建发展共同体,优化配置信息化教学需要的软硕件资源,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以促进中学英语教师持续不断地提高TPACK素养。期刊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8期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新知识/激励/创新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模式变革、教学结构调整、教学流程重构与再造。为了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1]。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提

3、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近年来,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的TPA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知识基础,它直接影响教师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研究中学英语教师的TPACK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促进中学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TPACK的产生背景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在中小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运动,以培养学生

4、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历了三个阶段,即Webquest模式阶段、TELS模式阶段和TPACK模式阶段⑵。(—)Webquest模式阶段Webquest模式是指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的过程中,教师的优点既不是课堂讲授,也不是给学生答疑、解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探究任务、开发探究资源、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等。Webquest模式的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缺点是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学习效率较低、教师难以发挥作用等。(二

5、)TELS模式阶段TELS模式是指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它的核心思想是:以模块为单位设计教学内容,将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球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理科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理科学习成绩。从本质上讲,TELS模式与Webquest模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都强调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主导作用,没有关注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等。(三)TPACK模式阶段TPACK模式是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式。起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LeeS.Shulma

6、n)教授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这一概念。舒尔曼认为,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knowledge,CK)、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knowledge,PK),还应具备针对具体学科和情境的学科教学法知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美国学者科勒(MathewJ.Koehler)和米什拉(PunyaMishra)对舒尔曼的PCK结构进行了创新发展,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的概念。在这一阶段,硏究者针对原有模式的固有缺陷,开始关

7、注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应该发挥的作用。二、TPACK的概念框架与核心内涵(-)TPACK的概念框架TPACK是在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了〃技术知识"要素的产物。在科勒和米什拉看来,TPACK的本质是技术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三者的有机融合与复杂互动[3],是关于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学科教学的知识。TPACK的概念框架及其包含的知识要素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TPACK的概念框架包含了7种知识要素,分别是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TK)3种单一知识

8、要素和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